长期照护师来了!证书“含金量”有多高?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4-28 20:15:10

“能够成为全国首批拿到长护师资格证书的从业者,对于我这个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人来说,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4月28日下午,51岁的陆亚云在领到蓝皮红印的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时,激动地对记者说道。

当天下午,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简称“长护师”)职业资格证书颁发仪式在南通举行。作为新近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新工种,长护师具体要做哪些工作?这一职业的吸引力何在?又将如何提升失能人群的生活质量?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长期护理保险的全国试点城市——南通展开了深入调研。

首批81名长护师持证上岗

4月19日,全国首场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在南通长期护理服务产业园举行,备受瞩目。此次考试吸引了来自江苏各地的909名考生报名,首场考试共有100名考生参加,年龄跨度较大,最大的60岁,最小的不足20岁,其中不乏男性考生。最终,81人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全国首批持证上岗的长护师。

自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已有约30万人从事长期护理服务工作,但仍存在服务人员技能与失能人员需求不匹配、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此,国家设立长期照护师新型职业工种,旨在更好满足失能人员的照护需求,确保失能人员得到高质量的照护服务。江苏省及时响应、快速跟进,在全国率先启动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首批81名考试合格的从业人员正式持证上岗,标志着长期照护师工种朝着职业化、专业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长护师证书点亮“职业奔头”

长护师金红秀


南通一家照护机构的51岁长护师陆亚云,是首批领证者之一。28日下午,她在颁证活动中作为代表发言。她说,考证是一个提升专业能力的好机会,尽管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担忧不一定能考过,但面对机会,她还是咬咬牙报了名。白天,她照护服务对象;晚上,等家人睡了,她就搬个板凳在灯下看书,遇到不懂的就追问专业人士,“那段时间,我满脑子都是护理知识,吃饭时拿筷子都会比划翻身动作,做梦都梦到给老人做康复训练。那段时间虽然枯燥,但是心里很踏实。我们能靠双手,既赚钱养家,又能帮助别人,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她说。

长护师是国家专门设立的新型职业工种。合格的考生将获得全国统一编号规则和样式的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证书可在全国范围内联网查询,如同拥有了一张“职业身份证”。

苏州福寿康康贤居家护理有限公司护理主管刘敏,也是首批获得该证的人员之一。她在加入公司前是一名护士,目前主要负责护理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考取长期照护师证书,是对我工作技能的认可,能够让我更好地指导培训基层护理员,帮助她们以后考证。”

据了解,目前南通90%的失能人员接受的是居家上门服务。长期照护师每天需要服务6-7个家庭,服务时间在1小时以上,并提供50多项“订单式”服务内容。

南通家诚看护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巩钰告诉记者,长期照护师证书提高了社会对他们的认同感,让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对于长期照护师来说,这是一个有奔头的职业。”

失能老人离不开的“好帮手”

“长护师是专门为长护险而生的,主要是为经过评定为失能的人员,提供生活照料以及相关的医疗护理。”南通市医疗保障研究会会长顾忠贤介绍道,相比养老护理员,长护师在医疗护理、急救知识、心理照料等方面更加专业,是提升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照护负担的“好帮手”。

4月25日,记者在南通市崇川区五山新苑见到了失能人员张风明。63岁的张风明因中风瘫痪卧床近两年,享受长护险待遇。每周,两名长护师会上门为他提供服务,每月还有两次个性化服务。张风明的儿子张亮表示,自己白天要外出工作,母亲一个人无法照顾父亲。长护师的出现,减轻了家庭负担,也让父亲的照护更有保障。

长护师金红秀为老人拍背

在张风明家中,长护师金红秀和同事熟练地将他从轮椅抱到电动护理床上,进行压疮消毒、干燥、翻身等一系列操作。量血压、测血糖、洗澡、按摩……这些只是长护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金红秀一边帮助张风明侧卧身体,一边说道:“张大哥,我给你拍个背。”她一手抵着老人肩膀,另一只手快速而有力地拍打背部。金红秀告诉记者,拍背看似简单,实则有许多技巧,“要从下向上、从外向内,握成空心拳,每个部位至少拍打3分钟,每分钟120-180下,还要避开腰和脊柱。”她补充说,拍背能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长期卧床老人来说,尤为重要。

金红秀也是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领证者之一。她所在的南通家诚看护服务有限公司,是南通市长期照护保险定点服务机构之一,考前进行了大量新技能培训。该公司目前拥有28名护理人员,机构内配备护理床、轮椅、康复训练用阶梯等设施,用于日常培训。

据了解,自2016年推出长护险以来,南通市已有9万余人享受相关待遇,累计提供居家照护服务200多万人次。

长护师证书“含金量”有多高?

当前,随着长护险制度的推广,长护师的需求面临巨大缺口。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专业照护人员紧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如何缓解这一供需矛盾?顾忠贤会长认为,关键在于提升长护师职业的吸引力,要加强长护师职业等级证书的普及力度,提高其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荣誉感,从而吸引更多劳动者,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女性,愿意投身这一行业,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长护师证书“含金量”到底有多高?顾忠贤指出,该证书的技能标准由人社部和国家医保局共同制定,层级高、规范性强。持证者从事失能人员长期照护服务,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并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这本证书的‘含金量’很高,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的女性来说,是很好的就业‘敲门砖’。”

据了解,长护师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从业者通常从初级开始考起,晋级通道开放。对个人而言,等级越高的证书意味着更强的竞争力和更高的“含金量”,这将激励更多长护师追求更高等级的技能证书。

随着长护险的推行,长期照护行业也成为具有较高含金量的“赛道”。作为全国较早设立长护险的试点城市之一,南通经过9年多的实践,已形成颇具规模的长护产业链。

在南通市长期护理服务产业园,已入驻20多家机构,包括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保险公司经办机构和辅具产品研发机构等,正在形成较为完整的照护服务产业链,助推当地银发经济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小川  万惠娟 朱亚运

校对  潘政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