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润发爆款解码:欣活×同仁堂的中式养生新趋势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4-27 16:31:48

为什么说苏州人最会中式养生?

苏州,这座浸润在千年文化中的城市,不仅以园林、昆曲闻名,更以其独特的“药食同源”饮食文化诠释着中式养生智慧。漫步街头,银耳羹、芡实粥、桂花糖芋艿等时令甜汤滋养身心,松子枣泥麻饼、八珍糕等传统茶点暗含食疗精髓。每年五一假期,游客们总爱在此体验“慢生活”——赏园林、品碧螺春、听评弹,感受苏州人将“养身”与“养心”融为一体的生活哲学。

在这种深厚的养生文化浸润下,“中式养生”早已融入苏州人的日常生活,而伊利×同仁堂共创新品,恰好精准击中了这一需求。

黄金周送礼趋势,伊利×同仁堂共创新品苏州大润发再掀“中式养生”热潮

4月26日,伊利携手同仁堂“欣活有方,同享健康”发布会在苏州举行。同时,伊利×同仁堂共创新品正式登陆华东大润发,为消费者带来“精准营养+中式养生”的全新选择。此次推出的五款产品,欣活纾糖膳底配方奶粉、欣活骨能膳底配方奶粉、欣活晚间膳底奶粉、欣活心活膳底配方奶粉、轻慕红参焕活奶粉。融合伊利领先的乳品营养科技与同仁堂传承百年的中医药智慧,该系列产品精准针对国人五大核心健康需求:控糖、睡眠、健骨、心脑血管、滋养气血。凭借“科学配方+传统养生”的差异化优势,伊利×同仁堂共创新品迅速成为黄金周送礼的“现象级爆款”。


伊利×同仁堂X苏州大润发,共筑苏式养生新生态

作为苏州家庭信赖的民生商超,大润发始终践行“健康+快乐”的客户价值,已成为本地健康生活的“风向标”和社区好邻居。市场调研显示,奶粉品类长期占据中老年消费前列,日均超万人次的银发客群不仅保持着“早市社交”的生活仪式感,更依托商超严选的优质养生食品和专业导购服务,形成独特的社区健康生态圈。

这种深度契合本土需求的服务体系,正是伊利成人营养品选择大润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关键——双方通过整合渠道与产品优势,已连续三年实现16%的年销售增长,成功打造厂商协同标杆。此次伊利×同仁堂共创新品,将依托大润发这个消费者信赖的购物代表平台,以数据化运营经验和黄金渠道优势,让高品质营养产品精准触达核心客群,持续为区域商业协作注入新动能。

活动期间,伊利×同仁堂共创新品依托传承千年的“药食同源”理念,收获消费者“配方正宗、食用便捷、效果可感”的广泛好评,尤其银发族群体反馈“其比传统滋补品更亲和,比普通奶粉更养生”。通过中医讲座、时令养生展等特色活动,配合线上线下全渠道推广,不仅带动产品迅速跻身节日礼品热销榜,更获得本地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成功引领苏式健康生活新风尚。此次合作印证了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零售渠道碰撞产生的独特价值。


沉浸式养生体验,伊利×同仁堂如何让健康理念“可感知”?

在“欣活有方,同享健康”的发布会现场,同仁堂专家通过中医课堂、个性化号脉、八段锦教学,向消费者传递“动静结合”的养生智慧。试饮区让消费者直观感受产品的口感与营养优势,而DIY香囊环节则通过药材辨识,深化“药食同源”的认知。

这种“体验+科普”的创新营销模式,打破了传统健康产品的推广边界,让抽象的养生理念变得可触摸、可体验。现场不少消费者表示:“原来养生奶粉也能这么好喝,还能学到实用的中医知识!”而这种“专业指导+场景体验+知识服务”的三维服务体系,正是大润发不可复制的渠道优势。



在活动现场,伊利集团联合华东大润发向5家单位捐赠总价值44.5万元的伊利营养奶粉(每家受赠8.9万元),以“营养守护健康”为宗旨,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特殊群体及基层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受赠单位包括:杭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南通济生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苏州互联金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华氏大药房南通连锁有限公司、丰沃达医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此次捐赠是伊利集团公益行动的重要实践,通过精准营养支持,持续兑现“让全民共享健康”的企业承诺。


伊利×同仁堂共创新品背后的中式养生升级趋势

在“中式养生”热潮兴起的当下,伊利与同仁堂的跨界,既是一次品牌创新,更是对当代消费者健康需求的精准回应。作为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第三空间”,大润发凭借其遍布古城区与工业园区的多家门店网络,以及对本地消费习惯的深刻洞察,成为连接优质产品与终端消费者的关键纽带——每家门店都化身为展示苏式养生文化的鲜活窗口。

如今,伊利×同仁堂共创新品已成为苏州人传递健康心意的上佳之选,印证了一个朴素的商业真理:优秀的产品需要匹配精准的渠道,而深耕苏州的大润发,无疑是最懂这座城市养生哲学的商业伙伴。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