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地出: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中文版首次面世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4-23 16:18:15

近日,由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教授罗伯特·普尔撰写,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嫦娥一号、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吴季领衔翻译并作序推荐的著作《地出: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并举行新书发布活动,献礼即将到来的第十个中国航天日。

1968年12月,美国阿波罗8号飞船宇航员第一次从月球轨道拍摄下了地球升起的照片,这幅后来被命名为“地出”(Earthrise)的标志性照片,风靡全球。普尔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深入探究了这幅照片背后的历史及其诞生之后所带来的对地球、对人类自身产生的全新领悟。该著作被认为是“新航空航天史”领域的关键著作之一,此次出版是其在中文世界的首次亮相,作者不仅进行了全面修订,还特别撰写了中文版序言。

“地出”照片

探索与竞争:“地出”的起源

从仰望星空想象地球的模样到人类真正的进入太空看到地球的历史,其实只有短短几十年。“地出”这张照片的背后暗含这大国之间太空探索的博弈,当时美国通过“回形针计划”吸纳了包括冯·布劳恩在内的德国火箭专家,而前苏联则获得了部分V2残骸,并重用科罗廖夫等本土科学家。前苏联率先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并将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但美国在登月竞赛中抢先一步。当阿波罗8号第四次从月球背面飞出时,宇航员们看到了地球升起的壮观景象,但他们此次的目标是寻找合适的登月点,并没有做过拍摄地球的准备。由于飞船在高速行驶,对焦十分困难,但阿波罗的宇航员凭借其过硬的技术,克服了重重挑战,最终让人类看到了那幅航天里程碑式的照片。在1968年数码拍摄还是遥不可及的技术,当时拍摄到的第一批地球照片是通过电视转播传回地球的黑白照。当宇航员把拍摄有“地出”的胶片带回来,在地球上冲洗成彩色照片,因其极具视觉冲击力,被登到西方各大报纸上,变成了一个非常轰动的事件。“地出”这个词也一举风靡世界。

在38万公里之外,看见人类命运共同体

太空时代开启前,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被陆地与海洋割裂成碎片化的版图,但当地球在太空缓缓升起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图腾愈发深入人心,促使人们放下对立和纷争,并终于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嫦娥一号、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吴季指出“人类直到离开了地球家园,来到太空之中,才完全意识到自身的处境和存在的意义。”太空探索给人类带来过三次启示。第一次启示是在近地轨道,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并围绕地球飞行一圈。加加林目睹了太空视角下的地球,惊叹于地球的美丽。第二次启示是人类第一次目睹地球升起的经典场景:1968年,阿波罗8号第一次离开近地轨道,飞向月球,并进入绕月轨道。飞船上的宇航员弗兰克·博尔曼、詹姆斯·洛弗尔和比尔·安德斯成为了首批目睹月球背面的人类。当第四次从月球背面飞出时,他们看到了地球升起的壮观景象。他们没有想过,他们是为登月而来,却“发现了地球”。于是,他们在38万公里外拍下了人类首次从月球视角拍摄的“地出”。第三次启示是系外行星的发现,自从1995年确认第一颗系外行星,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这个宇宙中不再孤独。《地出: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正是围绕这第二次太空启示展开,从“地出”这一经典场景切入,展开了对人类发现地球历史的讨论。

距离人类第一次登月,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如今,我们正处在太空科技高速发展的阶段。2030年前,中国也将实现自己的载人登月。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地出》的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吴季看来,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五十年来‘地出’照片及其影响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当我们的航天员登上月球,并再次回望地球时,“地球家园将具体呈现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中国人的声音将再次唤醒人类对和平、共荣和责任的意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