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作家西蒙·斯特朗格携新作来南京:书写一群被时代灰尘压倒的普通人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4-21 17:20:25

这是一本文字版的纪念碑谷,也是一段关于被时代灰尘压倒的普通人的故事。4月20日下午,挪威作家西蒙·斯特朗格自挪威奥斯陆奔赴万里,带着他的新作《光明与黑暗的辞典》来到古都南京,分享自己的创作心路与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历史纪实小说《光明与黑暗的辞典》根据西蒙妻子的家族亲历故事改编而来,西蒙妻子的曾祖父曾被挪威头号纳粹魔头送进集中营,受到惨无人道的折磨,战后一家人竟意外地搬到了曾经的纳粹刽子手用来虐杀同胞的房子中。作者通过双线叙事直击集中营、平庸之恶发生的现场,借家族之痛引出民族受难史,每个字符都饱含着对命运坎坷者的深切疼惜,西蒙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2018年挪威书商奖、国家挪威语协会文学奖。《光明与黑暗的辞典》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中文版由群岛图书引进,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引进的故事要从2018年12月份说起。”负责引进这本书的群岛图书编辑彭伦回忆,当时他去参加了一场阎连科作品研讨会,这场研讨会上阎连科邀请了几位他的海外出版人,借此机会彭伦与阎连科作品的挪威出版人结识了,两位出版同行后来在上海又碰了一次面,对方向彭伦推荐了当时在挪威出版不久引发了巨大轰动的小说《光明与黑暗的辞典》,“我非常感兴趣,于是要了英译本来看,先是给了我们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女编辑看,她读完后感动得哭了,给我写了一篇非常长的审读报告,建议出版这本书。”就这样,《光明与黑暗的辞典》引进工作启动了,为了保证译文的准确性,中译本是从挪威语直译而来,经过六年时间的打磨最终与读者见面。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与黑暗的辞典》采用了非常独特的辞典体,按照挪威语字母表排列出26组叙事单元,每个词条都是微观史切片,一片又一片拼图讲述人性善恶。因为各个国家的语言不同,因此全球所有的译本都是不一样的,这种特殊的文体对于世界各国的译者而言都是一个挑战。“我感谢所有的译者,他们就是我的英雄。”西蒙·斯特朗格无不动情地表示,“挪威语是很小众的语言,如果没有译者,我的作品走不出挪威,我也看不到来自世界各国的作品。”

斯特朗格今年49岁了,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和写作,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用老式打字机开始文学创作,“我少年时期情绪比较压抑,虽然从小就想要当作家,但那时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以作家为职业谋生。”24岁时斯特朗格已经积累了不少文稿,“我觉得我是时候试一试了,万一梦想成真呢。”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前往意大利的一家修道院闭关,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迄今为止斯特朗格已经创作了21本书,其中有七本是面向成年人的,其余的是儿童文学,“《光明与黑暗的辞典》这部作品在我个人的创作生涯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光明与黑暗的辞典》的故事源于斯特朗格及其家族的真实故事,在他与妻子共同生活十五年后,他偶然得知自己岳母从小居住的房子曾经是纳粹的挪威间谍亨利·林南盘踞的地方,在这个别墅中林南和他的同伙制定各种计划拷打、杀死挪威抵抗组织成员,这座建筑是整个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邪恶象征之一,任何家庭在战后住进这样一座特殊的房子都是很奇怪的,更奇怪的是他的岳母来自一个犹太人家庭,还是大屠杀幸存者家庭。在挪威特隆赫姆的街道上有很多纪念曾经惨遭纳粹屠杀的无辜者名字的“绊脚石”纪念牌,其中有一块上写着,希尔施·科米萨尔的名字,这是妻子曾祖父的名字,“我的孩子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了这块绊脚石,问我,爸爸为什么他会被杀?这成为了我创作这本书的契机。”

西蒙·斯特朗格在数年的查阅档案、走访家人后,揭开了这一段尘封的历史,斯特朗格将家族经历编纂成 “辞典”,在书写挪威犹太人遭到屠杀的惨痛历史的同时,也通过对林南这一人物的剖析探寻一个普通人为什么会成为魔鬼。“今天的世界仍存在暴力,还有很多地方有战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以史为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