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健康课】困扰着数千万人的“帝王病”,豆制品到底是不是“背锅侠”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4-19 22:38:00

平时“不声不响”,一疼起来就让人“发疯”。痛风这个困扰着数千万患者的“帝王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老年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张永文指出,门诊上年轻痛风患者的比例在逐年攀升,而这大多离不开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治疗痛风也需“精准施策”,并非仅控制饮食这么简单。

视频 于房浩 许倩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实习生 施嘉羽

【大咖小传】

张永文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老年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一体化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会理事、南京市爱国卫生专家库专家、南京理工大学医院特聘医疗专家。擅长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性及风湿性疾病,尤其擅长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良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啤酒、烧烤加海鲜,成了年轻人的“痛风套餐”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病理基础,而高尿酸血症前期往往无症状,具有隐匿性,典型的发现方式之一就是疼痛的“突袭”。

23岁的小陈(化姓)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体验。4月9日晚,他和朋友打完篮球后就去烧烤店吃了夜宵,烤肉、啤酒、小龙虾是他们的必点菜,吃饱喝足之后已经夜里1点。可入睡没多久,突然就感觉脚踝像被锯子慢慢锯开一样钻心的疼。后来等到了天亮,就被家人背着去医院就诊,借助血尿酸的检测和影像学的检查,发现关节内有明显的尿酸结晶沉积,从而确诊痛风。

“我以前从来没有任何症状,怎么就突然痛风了?”和小陈有着相同困惑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而其实,小陈在去年的一次体检时,抽血结果显示其空腹状态下尿酸指标高达570μmol/L,提示高尿酸血症,但因为没有感觉到身体的异常,而忽视了问题的存在。

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膳食摄入和体内分解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产生,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泄,当嘌呤代谢障碍时,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神出鬼没”的高尿酸血症,正在盯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张永文告诉记者,像小王这样的年轻患者,在这周四的门诊上,半天就接诊了5位,询问病史得知,都是在前一天晚上饮食不当导致痛风急性发作。“啤酒、海鲜、动物内脏、高糖果汁饮料等都是痛风的重要诱因,特别是接下来小龙虾的大量上市,根据以往经验来看,病人还会明显增多,需要特别注意。”

痛风急性发作,豆制品也“难辞其咎”

高尿酸血症本身通常不会直接引起疼痛,当尿酸升高超出人体承受的范围,这些尿酸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和肾脏,继而引起关节炎、肾脏损害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等。

除了遗传、药物作用等因素外,痛风往往被认为是“吃出来”的病。针对备受争议的豆制品摄入问题,张永文从临床经验上给出了建议,他介绍,干黄豆的嘌呤含量约190mg/100g,但经过加工后(比如制成豆浆、豆腐等),嘌呤含量可降至50mg/100g以下,已经接近低嘌呤含量食物。“这意味着在理论数据上是支持适量食用的,但从我们接诊的患者情况来看,确实有很多急性发作的病人在发作前48小时内曾进食豆制品。这可能与个体代谢差异、伴随摄入的其他食物,以及加工方式有关。”

张永文建议痛风患者采用“阶梯式饮食管理”,即急性期完全避免豆制品,缓解期可尝试每周摄入2-3次豆腐(每次≤100g),同时密切监测尿酸波动。

此外,现代年轻人熬夜、缺乏运动、高压力生活等不良习惯,也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张永文解释说,熬夜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影响尿酸的正常排泄;而长期久坐不动则容易引发肥胖,进一步加重代谢负担。他特别提醒,年轻人应避免将高嘌呤饮食与不良生活方式“叠加”,否则痛风的风险也会成倍增加。

警惕“第四高”,防治需多管齐下

和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一样,第四高“高尿酸”同样也是一种慢病,临床更在乎的是病情“可控”。张永文认为,它的控制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疼痛症状不复发,二是尿酸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尿酸超出标准,患者即使没有疼痛表现,也是处在一个高风险的状态。”

张永文介绍,痛风治疗一般分为三阶段:对于尚未发作痛风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通过降尿酸药物将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预防尿酸盐结晶形成;急性发作期需尽快用药控制炎症;长期管理中则需重点预防痛风结石及肾损伤。“此外,痛风患者常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及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建议通过增加运动、减轻体重、低脂低嘌呤饮食等方式改善整体代谢状态。”

单纯依靠饮食控制难以“对付”痛风,但放任不管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张永文坦言,门诊也曾遇到一些患者,就诊时经过相关检查直接确诊为痛风肾病,甚至也有已经发展到尿毒症期的病例。“长期高尿酸会导致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引发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肌酐和尿素指标升高。这类损伤往往隐匿发展,因此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尤其对于已出现痛风石或血尿酸持续超标者,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尿常规及肾小球滤过率。”

张永文提醒,痛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将生活方式干预与规范用药相结合,同时定期复查尿酸、肝肾功能等指标,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避免关节破坏和肾损伤等不可逆后果。“此外,患者也不能自行停药,降尿酸治疗需长期维持血尿酸稳定,以防止结晶反复析出。服药剂量的改变或停药等都需严格遵循医嘱。”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