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4月19日讯(记者笪越)“我是在这里出生的,今年76岁,今天第一次回来。”“小的时候去台湾,老的时候回南京,讲出这话我就非常非常的伤感……”4月19日,几名中国台湾“南京村”的老人站在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金陵兵工厂旧址)门口感慨万千。他们的父辈都曾在金陵兵工厂工作。76年前,先辈们穿越海峡前往中国台湾高雄生活,主要居住在君毅正勤社区一带,因为南京人居多,这里也被称作“南京村”。几十年过去了,父辈已逝,但他们依旧乡音未改,平常就喜欢说着南京话拉家常。4月17日至22日,“江苏·南京台湾周”在南京隆重举办。台湾“南京村”的居民也回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乡——南京,在开幕式上分享了绵绵情意。
“老乡们,大家好。我是南京出生台湾长大的南京人。”伍宁生出生在南京,但是未满周岁就去了台湾。“宁生”二字道出了父母的浓浓乡情。这是他七十多年来第一次回到南京,他动情地回忆道,“乖乖隆地咚韭菜炒大葱”是老一辈的口头禅,“我们高雄的南京村,最早是湖北汉阳兵工厂和南京兵工厂过来的,当时到台湾叫60兵工厂,里面以南京人居多,村里还保留许多南京的传统习俗。”讲着讲着伍宁生的南京话忍不住冒了出来,最后索性全用家乡话说了,地道的乡音引得现场笑声一片。高雄“南京村”与南京市虽然隔著千里,但之间却有深刻历史渊源与文化情感。“这几天,我看到南京如此繁华,我感到很惊讶也很激动,以后我会带更多的家人和朋友多回来看看。”
毛德雄是在大陆创业生活的台湾“南京村”二代,目前在苏州一家台资企业工作。76年前,他的父亲跟奶奶、二伯父及小姑姑一起抵达台湾,就住在“南京村”里,所以小时候逢年过节,毛德雄都会在那里与长辈们一同过节。“我们讲着南京话、吃着南京菜,君毅里就像一个大家庭。”后来,毛德雄父亲联系上还在南京的三伯父,他也再次回到大陆,在江苏定居。“我也多次来到南京,亲身游历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的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等景点,看到南京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美,感到由衷地开心!”
4月19日的开幕式上,乡愁缱绻、笑语温存,台湾“南京村”居民现场分享情谊绵绵。歌声回荡、青春激扬,宁台大学生同台演唱共鸣深深。千余人的会场内,两岸同胞时而欢笑,时而惊叹,时而沉思,时而向往,在宁台经贸、文化、基层、青年融合的主线中,共享一场交流交往的春日盛宴。
据悉,今年的“江苏·南京台湾周”活动以“宁好台湾·共向未来”为主题,在历史文化、基层社区、城市管理、青年艺术等多个领域开展20余场活动,全方位展示南京高质量发展成果,密切宁台各领域交流交往,台湾工商团体、基层民众、青年代表1000余人参加各项活动。
视频 庆苗苗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