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文旅融合新密码,一群南艺学生拍的《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出海”了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4-18 18:32:23

一部由南京艺术学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竖屏微短剧《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近日在腾讯视频、抖音、红果等多平台同步上线,还成功“扬帆出海”,登上Youtube平台。这部剧打破了常见的情爱题材短剧套路,将主题聚焦于乡村振兴和发扬传统手工艺。


斯坦福学霸开启乡村振兴之旅

在内容创作上,该剧大胆创新,以“银壶”这一传统技艺为线索,生动细腻展现出村民们从传承手艺走向创收致富的全过程。同时,巧妙融合材料工程、非遗工艺、青年返乡创业等多元议题,为当下微短剧开辟出全新的内容范式,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立意升华的同时,该剧剧情也是亮点十足。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的学霸苏清禾,因奶奶善意的谎言,归国后意外滞留在家乡永乐村,就此开启了她的乡村振兴之旅。从最初对乡村生活的不适与抗拒,到后来成长为投身乡村振兴的 “傲娇村长”,苏清禾的身份和心态发生巨大的转变,这种强烈的反差极具戏剧性。


在永乐村的发展进程中,苏清禾并非“孤军奋战”。村支书赵旭与苏清禾携手同行,当先进的理念与扎根乡土的智慧相遇,两人在合作中碰撞出绚烂的火花。编剧徐伊宁坦言,“这部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通过苏清禾的成长路线,展现海归学霸与古老乡村、现代思维与乡土智慧的碰撞与交融。”

此外,剧中融入轻喜剧元素,使剧情更加轻松诙谐。比如开头三轮车与保时捷跑车相撞的情节,荒诞有趣,在为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勾起了人们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乡村的变化和魅力。


打破微短剧表达情绪传统

在当下短剧领域,《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凭借独特的情怀表达在文旅短剧中脱颖而出。剧中饰演男主赵旭的张宸和饰演女二顾念念的吴欣怡表示,这部剧不以脱离现实、毫无逻辑的“爽”感收割观众,而是注重当代青年的价值回归。“我以前参演过其他微短剧,大都是‘霸总式’题材,但这部剧打破了微短剧表达情绪的传统,上升到了表达情怀的高度。”吴欣怡说。

编剧徐伊宁坦言“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思考如何从本土资源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为此,在剧本创作前,主创徐伊宁和刘梦曦多次前往浦口区不老村、响堂等乡村踩点调研。在拍摄过程中融入了浓郁的南京浦口特色元素,如茶壶店遗址、“打做” 工作室、栀・咖啡、大马营露营基地等。这些地方不仅是剧情推进的重要场景,还全方位展现了当地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让观众领略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


剧中既有苏清禾个人的成长情感线,更蕴含着对乡村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切情怀。苏清禾在抗拒乡村到融入乡村的过程中,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完成了从“千金小姐”到“靠谱村长”的完美蜕变。观众也在追剧的过程中,跟随主角一同成长、转变 ,实现从情感共鸣到情怀觉醒的升华。

该剧顾问、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方表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黄发垂髫,怡然自得”这些乡村生活的点滴,触动了都市人的乡愁;而银壶技艺的传承、村民共同致富的事业,则让年轻人看到“乡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美好前景,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和对乡村发展的思考。


银壶赋能文旅新篇章

在当下文艺创作领域,短剧正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文艺创作的重要载体。基于“短而不浅,微而不弱”的优势,微短剧能够进一步激活地方文旅资源。它将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巧妙融入剧情,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在欣赏短剧的过程中,对剧中展现的地方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前往实地游览体验的欲望。

同时,微短剧以剧为媒介,积极探索文旅共生的深度创新模式。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产品,更成为连接文化与旅游的桥梁。一方面,文化为短剧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赋予短剧深厚的内涵;另一方面,短剧的传播又为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消费,推动地方经济增长。这种文旅共生的创新模式,正为地方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微短剧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的热播,不仅让人们领略到短剧独特的魅力,更成功吸引了大众对浦口响堂的关注,全方位展示了响堂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剧中年轻人成功带领村民打造出 “银壶 + 文旅” 的特色产业名片,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曾经 “傲娇” 的村长,最终成长为家乡的骄傲,而这部短剧也引发观众对乡村、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思考,成为推动地方文旅发展的新动力。

实习生 易雪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