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商务部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设立以来,大胆试、大胆闯,首创性、集成式改革试验成效显著,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持续落地,现代化高端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区域协同发展示范样本逐步形成。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广东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等创新举措,每年为企业节约数千万元;落地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船舶管理公司和海员外派机构;持续扩大对港澳金融、法律、教育、医疗、建筑等领域开放,对港澳建筑师、医师、税务师等26类专业人士职业资格予以认可。
天津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绿色租赁、出口租赁等创新模式,推动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壮大,总规模已超2.3万亿元;出台全国首张数据出境管理清单和首个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积极打造以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商业保理企业资产总额达3000亿元。
福建自贸试验区深入推进探索实施船舶转籍“不停运”办证等改革举措;发布全国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运输安全指南》,降低物流成本70%;推动保税维修、物联网、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集成创新,特别是飞机等高附加值产品保税维修数量和货值居全国首位,并率先在电信、医疗等50多个领域扩大对台开放。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 孟华婷:3个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已累计形成140余项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包括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新模式、国际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委托生产模式等,为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自贸方案”。
十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约1100亿元增长到2024年约74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4%;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3.8万户,是挂牌前的8.8倍;天津自贸试验区年均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0亿美元,以全市1%的土地,贡献了超过全市40%的实际使用外资。
(总台央视记者 张歆 林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