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00后”小伙捐献“生命礼物”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4-17 19:11:31

4月14日上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22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00后”小伙刘耀阳的血液中分离而出。这份珍贵的“生命种子”,将跨越山河,为一名素未谋面的年轻血液病患者重启生命的曙光。

刘耀阳是徐州沛县人,2004年1月出生,现在陕西省一家煤矿做工程技术人员。在18岁生日的时候,刘耀阳决定献血为自己庆生,以后每隔半年献一次血。2023年底,他在迎接19岁生日献血后留下了造血干细胞样本,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短短四个月后,刘耀阳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您的血样与一名患者高度匹配,是否愿意捐献?”面对这个可能改变他人命运的选择,刘耀阳没有丝毫犹豫:“我太幸运了,很多人等了很久都没有配型成功。救人的事,必须做!”

但是在父母的眼里,刘耀阳还是个孩子。说服家人同意捐献并非易事。远在陕西的他拨通母亲的电话,向父母解释捐献的意义:“这不是抽骨髓,和献血差不多,但对患者来说就是活下去的机会。”他用科学知识化解了家人的担忧,更用坚定的态度赢得了父母的支持。

高分辨配型阶段,刘耀阳利用休班时间直奔当地医院;健康体检时,又在凌晨高铁上颠簸六小时返回家乡。“患者等不起,我必须跑赢时间。”刘耀阳说,“路途奔波、时间紧迫,能多跑一趟,患者就多一分希望。”为了保持最佳状态,这个平日里爱和朋友聚餐的青年,开始严格执行清淡饮食,每天雷打不动开始锻炼。

捐献前一天,刘耀阳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很好,就是很久没有抽烟了。”刘耀阳的妈妈说他平时一天半包烟,但自从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后就再也没抽过烟。“每个勇敢的决定都是照亮黑暗的微光,而当这些微光汇聚,便是穿透生死阴霾的璀璨星河。每一例捐献都是一盏灯,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点亮了整座城市的精神之光。”徐州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刘耀阳的善举,不仅是“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生动诠释,更展现了新一代“00后”徐州青年的担当。他也成为了全国第19842例、徐州市第148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徐州这座“大爱之城”再添温暖注脚。这个不断递增的数字背后,也是徐州这座“大爱之城”的一份爱心答卷——自2003年徐州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从公务员、教师到外卖小哥、青年技工,不同职业的爱心市民接力不断书写着生命的奇迹。

如今,刘耀阳已返回工作岗位。他说:“如果我的选择能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让陌生的生命有重来的机会,一切都值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赵天

徐州红十字会供图

校对 石伟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