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漆续华章 匠心传承”——扬州漆器厂建厂70周年系列活动在扬州漆器厂启动。众多行业专家、漆艺工匠大师齐聚扬州,见证重要时刻。活动现场,70周年精品展、新品发布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同步举行,千年漆艺,焕发青春。
活动现场
项目签约
扬州地理环境气候适合漆器制作,“扬州漆器髹饰技艺”为首批国家级非遗
扬州漆器,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专家介绍,早在秦汉时期,扬州彩绘和镶嵌漆器制作工艺就有很高水平,扬州北郊天山汉墓、北京老山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都有扬州漆器的早期作品。唐代扬州漆艺被鉴真大师传播至日本。明清时代,扬州成为全国的漆器制作中心,盛极一时。扬州漆器于1910年、1915年、2001年三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均获金奖。
沉浸式观展
“扬州漆器制作技艺主要有点螺工艺、雕漆工艺、雕漆嵌玉工艺、刻漆工艺、平磨螺钿工艺等十大工艺门类,产品有屏风、地屏、挂屏、台屏等。”专业人士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中国天然大漆是扬州漆器主要原料,扬州地理环境气候适应中国大漆涂刷干燥条件,在正常的温湿度条件下特别是梅雨季节,更适合中国大漆的涂刷和干燥;扬州漆器底腻的主要填充材料,均使用扬州北郊30平方公里内特有的黄色粘土进行搅拌、煅烧,保证扬州漆器产品表面细腻平整、耐冲击、不易裂、附着力强的质量要求。
记者了解到,扬州古城以漆器工艺命名的“漆货巷”、“罗钿巷”和“大描金巷、小描金巷”,见证了扬州漆器的辉煌。1955年,扬州市漆器生产小组在丁家湾成立。散落民间的十几位漆器老艺人聚在一起,进行扬州漆器生产。历经七十载,几代匠人接续奋斗,扬州漆器厂从当年数十人的生产小组,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漆器专业生产厂家。扬州漆器厂现为全国工艺美术行业重点企业,2006年获授“中华老字号”,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企业享有“扬州漆器”地理标志使用权,自有商标“漆花”于2002年起被评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2011年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扬州漆器髹饰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漆器精品
数十件精品力作现场展出,市民游客驻足细品大饱眼福
“七十年来,扬州漆器厂始终以传承千年漆艺为使命,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将‘漆花’品牌铸造成中华传统工艺的璀璨名片。”扬州漆器厂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学兵表示,漆器厂将通过线上展示、直播互动等形式,让更多国内外朋友看到中国漆器的独特韵味。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漆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柏群说,70年的匠心坚守,扬州漆器厂成为中国漆器行业的一面旗帜,希望全国漆器同行们深化合作,将漆器艺术发扬光大。
当日下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漆器专业委员会在扬州召开漆艺无界·传统漆器与现代设计的跨界融合工作研讨会,全国漆器大咖共商漆器发展。据介绍,多年来,扬州漆器厂多件精品力作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或作为国家珍品收藏。当日开展的精品展集中展示了扬州漆器厂四十余件精品,其中包括“国礼”“国大师”作品,展现了扬州漆器厂匠人的高超技艺与深厚底蕴。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展作品品类丰富,雕漆《气逾霄汉》壁画、雕漆嵌玉《和煦乾坤》地屏、平磨螺钿《龙宫情缘》地屏、百宝镶嵌《佛会图》地屏等,均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设计或制作而成。除了“国大师”作品,雕漆《山水凤尾瓶》、点螺楠木雕《大涤草堂》文房套组、雕漆嵌玉《玉堂春色》屏风、刻漆贴金《清明上河图》地屏等均为“国礼”同款。记者注意到,现场珍品荟萃,不少市民游客在平时难得一见的作品前驻足细品。
千年漆艺后继有人,漆器新品成功实现时尚化转型
新品发布会场,三套融合当下流行元素的新品惊艳亮相,在古老漆艺与现代风尚间架起一座桥梁。扬州漆器厂设计室设计师徐晨静的作品《间生》,用传统刻漆工艺雕琢现代极简形态,呼应时间沉淀。《盛世江山》漆画地屏篇幅较大,扬州漆器厂创新工作室技术员孙沁沛运用蛋壳镶嵌工艺和贴箔工艺,描绘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季壮阔图景。第三套新品《观山色》系列,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扬州漆器厂创新工作室技术员、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岳辰,借鉴了明代画家米友仁绘画中的“云” 和“山”,胎体采用夹苎脱胎工艺,装饰部分采用多种工艺相结合,巧夺天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获悉,这些新品大部分由扬州漆器厂创新工作室设计制作,工作室由“85后”、“90后”为主的年轻手艺人组成,团队主要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与运用,推动漆器时尚化转型,焕新千年漆艺。“工作室每年完成创新产品200余件。”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漆器厂将不断加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投入,持续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创作出更多兼具艺术和实用价值的漆器精品。
通讯员 王志友 肖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