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苏州科技强农大会暨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对接活动上,《关于促进苏州市科技强农的若干措施》正式出台,围绕农民关心的种业创新、耕地保护、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推出12项“硬核”补贴政策,其中,明确了市级认定的“AI+农业”大模型及落地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奖补,以“真金白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
政策明确支持品种选育创新,苏州将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鉴定评价,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对新增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或登记的作物新品种,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畜禽、水产新品种,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支持强化种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对有效期内取得国家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分别给予品种权人、共同品种权人所在单位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
为提升耕地质量,苏州对建设耕地土壤健康培育示范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支持,并针对新增改良耕地面积按100元/亩的标准补助,推动土壤精准调酸、快速培肥等技术应用。
针对农业数字化转型,苏州对市级认定的“人工智能+农业”大模型及其落地项目,单项按投入资金的40%、最高100万元给予奖补,同一主体累计奖补可达200万元,积极推动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建设“AI+农业”样板示范区。
此外,苏州市科技局每年支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0个左右,重点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单项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支持开展农业基础应用研究,苏州市农业农村局每年支持基础应用研究类项目5个左右,单项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支持苏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开展需求与研发对接的农业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每年按需最高支持经费总额400万元。
在产学研推合作创新方面,苏州将支持中农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打造数智农业和未来农业创新高地,每年市县两级根据建设绩效给予资金支持;支持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共建苏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研究院,每年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支持苏州市、宿迁市两地农业科学院深化合作,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政策落地,苏州将加速构建“科技+产业+市场”协同创新生态,力争到2027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8%以上,让科技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见习记者 王磊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