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氧吧|掌握规律,玩转“考”前复习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4-14 18:30:10

家长求助:期中考试临近,如何进行高效地考前复习?

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黄娟为您支招:首先说说关于复习迎考:考的是素养,玩的是心态,考前复习很大程度上比考试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排第一——通过系统化的知识整合与思维训练来完善自己、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是宝贵的成长体验;考试的靶子要盯牢——“应试”是为了“素养内化”。这里所说的素养既包括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包括面临重要任务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满怀壮志来闯关”才是考试复习应有的底色。

考前复习往往集中在考前一到两周的时间里,相比平时学习,呈现“任务重、时间紧、强度大”的特点。如何做到“有效率、有效果”?那么向大家推荐一些易上手、好操作的策略和方法,家长朋友们不妨陪孩子们一起试一试。

双线复习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并行

通常,教师会根据考试内容制定复习计划,通过课堂授课和作业练习等逐步推进。建议学生在此之外,可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作为补充。比如,老师从前往后复习,自己就可以从后往前;老师按单元复习,自己可以针对自己不擅长的题型复习。

文理交替

提高效率和适度放松共存

文理交替复习可以使左右脑协同工作,提高学习效率。长时间学习同一科目会使大脑的特定神经中枢疲劳,通过交替安排文科和理科科目,也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交替使用和休息。比如,复习物理和英语比连续复习两门理科科目效果更好。

方法应用

尊重规律和因人制宜结合

一些同学习惯于边做边玩,常常磨蹭晚睡,不妨尝试番茄学习法,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学习时间分割为25分钟的专注学习和5分钟的短暂休息,形成一个“番茄钟”。也就是一口气进行20分钟左右的高专注度限时任务之后再休息,来取代“低专注、耗时间”的方式。

费曼学习法注重通过教授他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对于理科题目,同学们不妨多当当“小老师”讲给其他人听,家长朋友们不妨配合做一个“小学生”。

间隔复习法是一种基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的科学记忆方法,通过分阶段、有间隔地重复复习,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从而提升记忆持久性和学习效率。简单说就是“少量多餐”,与其一下子花半个小时背英语,不如到家先15分钟背诵,睡前再来5分钟巩固,第二天早上5分钟查漏补缺。

探索工具使用

形成个性复习妙招

有些常见的“工具”能帮同学们破解困局。比如文科要记忆的东西多,有时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维导图能把所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呈现,不仅便于记忆,还有助于发现不同事物的联系和关联性,有助于产生更深刻、更有创意的思考。对于理科,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眼睛说我会了,手说你胡扯”,做对题是检验是否真正掌握的最简单直观的方法,一定要用好错题本这个工具,不管是纸质的错题本还是AI错题推送,能让同学们针对薄弱点,进行精准强化练习。

家长朋友们,面对期中复习,我们不妨陪着孩子带着“玩儿”的心态,“玩学习方法,玩思维工具”,玩转考试、挑战自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王丽丽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