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苑|“北上”热浪未尽,常熟“雄鹰”振翅破局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4-14 19:02:35

电视剧《北上》收官后,常熟古里镇铁琴铜剑楼街区的游客仍举着手机比对剧中场景,在江南忆书房前凝望,于东湖书院牌坊下驻足。而距此10多公里的虞山脚下,另一场“北上”正在上演——百万人挑战的“雄鹰线”,让这片江南福地成为长三角徒步圈的“顶流”。

《北上》与“雄鹰线”,一文一武,恰似常熟文旅的“双翼”,前者以镜头语言唤醒沉睡的街巷肌理,后者用山野呼吸编织留客网络。

文旅的答案,是生活本身。常熟的文旅活水,正从一砖一瓦、一步一行中,流淌出属于江南的从容与智慧。

没有群演的街巷,让《北上》的镜头撞见生活原色

《北上》的热播,让常熟的街巷与春色跃上荧屏,也让古里镇铁琴铜剑楼街区从“文化地标”变身“文旅爆款”——剧中陈睿凝视马思艺照片的江南忆书房,现实中是立于水岸桥畔的二手书店,店主何江游历半生,将“感悟”化作满架书籍。游客在此品茶翻书,恍惚间与剧中人隔空对话。而东湖书院牌坊下,“运河书苑开业”的剧中场景,如今成了亲子家庭拍照的热门背景。

江南忆书房

东湖书院

常熟市古里镇文化站主任王宇用一组数据诠释了热度——开年以来,街区游客接待量已突破17万人次,人气较去年同期攀升15%。

这份热度,在虞山街道河东街的青石板路上同样可感。《北上》剧情中,望和与华子的青春步履被镜头定格,方桥馄饨店的烟火中,一碗皮糯馅鲜的馄饨模糊了剧情与现实。街心花园“变身”剧中海淀中关村,京门影城“客串”地铁站,方塔园的玉兰映着千年古塔盛放,环城东路的梧桐树绿荫如盖……新旧场景交织出常熟的古今对话。

方桥馄饨店

河东街

常熟未刻意雕琢“影视滤镜”,而是以原生态街巷为纸、市井生活为墨,让荧屏叙事与城市肌理自然相融。

一碗碗馄饨、一块快梅干菜饼串起戏里戏外的江南温情。正如剧中那句“大水汤汤,溯流北上”,当游客循着馄饨香走进河东街,仰望玉兰掩映的方塔时,触摸的不仅是同款场景,更是一座城将历史呼吸藏进一砖一瓦的从容。

235万双脚投票的江南答案:把山野还给游客,把文明刻进脚印

如果说《北上》是常熟文旅的“开场锣”,虞山“雄鹰线”则是“重头戏”。

这条10余公里徒步线,形如振翅雄鹰,串联龙潭碧水、网红石、联珠洞等景观。去年,该线已接待游客约235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60%,带动周边农家乐及文旅项目营业收入近2亿元。

虞山


如此火爆的徒步线路,藏着怎样的“留客密码”?

虞山之上,7个休憩驿站内免费提供饮用水、急救药品、线路咨询等服务,更有咖啡饮品、户外用具租赁等选项加持。

虞山脚下,农家乐们纷纷从“单一吃住”向住宿、品茶、非遗体验等“多元经营”转型,为“乡村野趣”添了一份“诗和远方”。

面对日均数千自驾游客,常熟以“绣花功夫”优化体验。新增龙殿1号停车场,并配套扫码导航系统让车位"触手可及",交通指示牌与秩序维护如同毛细血管般疏通堵点,让自驾游客舒心体验"最后一公里"。

“雄鹰”文创雪糕、文创咖啡、轻越野赛事、户外拓展培训、亲子研学、品牌快闪店……今年以来,深谙“常走常新”的常熟,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文化IP的创新,用活动赋能深度体验,让千年虞山与现代时尚展开跨界对话。

与此同时,他们也正不遗余力地守护着这份家底——虞山街道常态化开展虞山雄鹰线起始点区域巡查管理;各类志愿群体走进虞山开展“净”山野系列活动,日常清除临时赛事路标、散落垃圾等。这种"带走脚印、留下文明"的生态自觉,让“雄鹰线”在火爆出圈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呼吸通畅的绿色脉搏。

打卡线路后喝一杯咖啡、周边留宿卸下一身“班味”、山脚下品一桌“江南味”……从配套服务的温度,到活动策划的深度,再到文创开发的巧思,最后落脚于生态保护的厚度,虞山“雄鹰线”以系统思维编织出一张"留客网"。这种将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完美融合的文旅密码,或许正是当下文旅融合最动人的注脚。

虞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敏敏说:“清明假期,虞山"雄鹰线"接待游客11.02万人次,同比增长91.32%!为了让这份热度持续升温,同时守护好这片山水的生态本底,我们正在面向全社会招募湖山生活主理人,期待与更多有创意、有热情的伙伴携手,共同提升雄鹰线沿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文旅的“天花板”,是让“生活”成为答案

若镜头退场、热搜退潮,相信常熟也会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让“生活”成为文旅的答案。

回望来月,铁琴铜剑楼街区未大拆大建,而是借《北上》热度激活老宅、老街、老书店;“雄鹰线”依托既有山道优化升级,配套驿站、赛事“轻装上阵”。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常熟共接待游客70.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84.06万元。

如果说文旅有“天花板”,那可能不在山水有多美,而在于服务能否“与人共情、与城共生”。

游客要“免费停车”,机关大院便敞开了大门。清明节期间,常熟60家单位免费开放4445个车位,三天服务游客免费停车超1.5万车次。

徒步者怕“负重前行”,定制公交便应需而生。3月29日起,“雄鹰线”定制公交正式开通,从常熟站上车即可直达虞山雄鹰线起点。

而在这其中,更关键的是常熟的“共生力”。从一部剧到一条街,从一条线到一片产业带,文旅红利惠及农家乐、民宿、非遗工坊,形成“共荣生态圈”。沙家浜“红色旅游+实景剧”、尚湖“水上运动+春日花卉”、古里“古籍保护+文创开发”,多业态联动让“长红”不靠“独舞”。

正如常熟市尚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坚所言:“最好的文旅,从不是追逐热点,而是让城市成为生活本身。”

当游客在河东街捧起一碗小馄饨、于雄鹰线拾起一片桃花瓣时,他们触摸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一座城将文旅基因写入日常的智慧。

《北上》中有句台词:“运河里的水,流了千百年,流的是故事,淌的是人心。”而今的常熟,文旅融合的“活水”正滋养整座城。铁琴铜剑楼街区街区的打卡热潮未退,河东街的烟火气正伴油香钻进巷弄,虞山“雄鹰线”又迎徒步高峰,下一波心照不宣的奔赴,已经蓄势待发……

观察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王丽丽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