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妈妈岗” 为职场女性架起职场桥梁
2025-04-01 14:56:23

当下社会,育儿妇女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为助力育儿妇女实现职业梦想,平衡工作与家庭,在南京江北新区,一场专为育儿妇女量身定制的就业革新正在悄然展开。今年以来,新区通过设立“妈妈岗”灵活就业机制,为辖区内12周岁以下儿童母亲群体开辟职业发展新通道,探索破解家庭与职场平衡难题的“新区方案”。

精准对接需求 构建多元岗位体系

在日前举办的“春风送岗・巾帼筑梦”专场招聘会上,新区人社局联合妇联特别设置“妈妈岗”专区,吸引了包括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32家重点企业参与,提供岗位800余个。与传统岗位不同,这些岗位普遍具备“三可”特征:工作时间可弹性调整、工作地点可居家、工作强度可自主选择。

南京生物医药谷某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为哺乳期女性开放了“远程数据标注师”岗位,员工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自主安排工作时段。“育儿妇女往往具备更强的责任心和细致度,这正是生物医药研发辅助岗位所需要的。”

全链条服务 打造就业支持闭环

在顶山街道吉庆社区,“宁姐月嫂”家政服务工作站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培训+资质认证+岗位输送”全链条服务,目前已输送月嫂26名,每月举办免费母婴护理、早教启蒙等技能培训,已有127名学员通过认证实现就业。

工作站不仅是育儿助手,更是就业导师。其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配备网络直播室、培训室、婴儿泳疗室、产康手法实操室等功能板块区域,为辖区女性及其他创就业群体打造了专业而多维的创就业空间。

据悉,过去一年,服务站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42场,服务人数881人次,助力20位女性顺利就业,开创了从“技能培训+理论宣讲”向“实操积累+推荐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服务新模式。

“以前我一心扑在家庭和孩子身上,感觉与社会都脱轨了。来到‘宁姐月嫂’家政服务工作站培训后,我掌握了新技能,重新找回了自信。现在我每个月都有稳定收入,能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还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真的特别感谢工作站给我这个机会。”成功入职的赵女士说道。此外,工作站还不断拓展服务半径,开展烹饪、养老护理、中医推拿等各项技能培训,探索“家政+”新路径,为女性群体增收“充电赋能”,总结出“七位一体”全流程创就业体系,成功打通“选-训-荐-习-助-稳-陪”一站式服务,为多领域输送人才。

盘城街道妇联开展的“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暖民心”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也亮点纷呈。招聘会吸引多家企业参加,累计提供1300余个就业岗位,涵盖出纳、CAD设计、采购、人事专员、月嫂、家政服务、手工编织、直播带货等几十个工种。街道妇联联合妈咪家月嫂中心以及永丰社区“妈妈编织社”等在招聘现场设置专门展台,提供女性就业、灵活就业“妈妈岗”约500余个,通过多种方式搭建便捷求职平台,促进就业群体与企业供需精准匹配,吸引1000余人入场参加,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20余人。成功入职家政岗位的孙女士感慨地说:“我一直想找个能兼顾家庭的工作,这次招聘会就像一场及时雨。通过招聘会,我找到了合适的岗位,现在工作稳定,既能照顾好孩子,又能实现自己的职业追求,真的很幸运。”

浦东苑社区妇联则通过创建专项微信群、QQ群,定期发布招聘信息、开展公益宣讲及技能培训,帮助失业妇女解决就业问题。2024年以来,社区拓展了10多个新岗位,包括家政服务、衣服清洗、卫生保洁等,并采取钟点工、临时工、固定式服务等多种用工形式,让诸多失业妇女在家政行业实现就业,大大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在社区帮助下找到卫生保洁工作的周女士满是感激:“社区搭建的这个交流平台太贴心了,让我能第一时间知道有适合我的岗位。现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回家,看着孩子和整洁的家,心里特别踏实,多亏了社区,让我重新有了工作的机会。”

政社协同创新 激发社会参与活力

“妈妈岗”的建设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新区总工会牵头组建“职场妈妈互助联盟”,通过共享育儿资源、组织技能沙龙等形式,帮助女性职工快速适应职场节奏。南京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柔性用工”管理咨询,指导开发适合育儿妇女的岗位体系。

数据显示,自“妈妈岗”机制实施以来,江北新区已有2300余名育儿妇女实现灵活就业,平均月增收2800元。在智能制造产业领域,部分企业通过“妈妈岗”解决了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生产效率提升15%。

“妈妈岗”不仅是一项就业政策,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缩影。它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女性潜力,以柔性治理破解家庭与社会的深层矛盾,为中国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民生样本。未来,随着政策深化与技术赋能,“妈妈岗”有望成为推动性别平等、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江北记者 张怡宁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