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3月28日,“智链未来”常熟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智算未来城启航活动举行,这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正式吹响向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进军的号角。
“小城大AI”翻开崭新篇章——“智算未来城”正式点亮
近年来,常熟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发挥产业规模、应用场景等优势,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千家万户,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城市建设。
常熟已在工业制造、检验检测、外贸新业态、医疗健康、金融服务、低空巡检、精准农业、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社会治理、政务服务、行业监管、定制教育等13个“人工智能+”融合应用领域迈出坚实步伐,特别是在纺织服装、检验检测、医疗健康、低空巡检等产业领域已形成显著先发优势。目前,常熟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收近200亿元,集聚相关企业200家,拥有专业化载体近5000万平方米,落地长三角首个“AI+工业互联网”平台百度智能云苏州产业基地、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等平台,“小城大AI”的崭新篇章正徐徐铺展。
优质的载体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策源地,是实现产业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活动现场,“智算未来城”正式点亮。据介绍,“智算未来城”作为常熟“南园、中城、北谷”三大创新核的中心,是常熟发展智能算力与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重要阵地,位于城中的高铁常熟站,也让常熟“人工智能+”产业与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智算未来城”将以“AI产业运营”为核心,打造“AI+具身机器人”“AI+智造”“AI+汽车”“AI+健康”“AI+纺织”五大垂直场景,建设“封闭测试场+城市级沙盒”双场景实验室,提供万卡算力中心、万兆光纤网络等要素配套,围绕企业需求重构空间,建设AOD模式创新区。
2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超150亿元——奋勇迈步“AI+”创新应用示范区
现场,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创新院智能装备中心、苏州市“AI+纺织服装产业应用专委会”等一批载体也在活动中揭牌启用。常熟市智领未来“人工智能+”领航企业、常熟市智领未来“人工智能+”培育企业、常熟市智领未来“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在活动上获授牌。
华为常熟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中国联通算力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入驻智算未来城。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项目、中国电信智传网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智算未来城。本次大会签约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超150亿元,涵盖工业质检、智能网联车、具身智能等多个前沿细分领域,将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建设人工智能训练场,为企业发展提供全要素保障,助力智算未来城成长为全国具影响力、长三角具引领力的“AI+”创新应用示范区和“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生态共同体。
常熟市委书记虞伟在致辞中表示,真诚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创投资本、金融机构与常熟深化全方位合作,导入前沿技术、链接优质项目、优化服务生态,助力常熟写好“AI故事”;衷心期盼此次揭牌签约的平台和企业,把常熟当作人工智能发展的“试验田”、创新成果转化的“孵化地”,催开智算之花,赋能产业升级、推动城市蝶变,共建“人工智能+”城市。
你懂AI,我懂你——常熟构筑人才“温度”生态样板
“人工智能+”的未来,自然离不开人才。无论是技术研发、产业应用,还是创新创业,青年人才都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要让青年人才愿意来、留得下、干得好,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强磁场”。这不仅需要“真金白银”的硬核支持,更需要“真情实意”的贴心关怀。
活动当天,穿着新中式服装的数字人对《常熟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进行解读——常熟将对“昆承英才”科技领军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对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的,江苏省、姑苏区、常熟市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全日制普通高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给予最高150万元购房补贴……《行动方案》重点聚焦工业制造、检验检测、外贸新业态等13个细分领域,着力构建“高算力、大模型、强应用”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同时聚焦产业生态、技术创新、应用场景三个方面,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以“真金白银”激发企业动力、市场活力。
如此“硬核”的政策,不仅展现了常熟对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的渴求,更彰显了其构建全方位人才生态的决心。
而这种生态的完善,同样体现在对青年人才的支持上。就在上周,常熟市委人才办向企业家和青年人才代表们当面解读了《关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的若干措施》,从就业服务到产教融合再到青年创业、购房租房等,常熟推出一揽子措施,全力营造“先懂你、更懂你”青年人才的安居场景和科创空间,助力企业和人才在双向奔赴中相互赋能、彼此成就。
不仅如此,前不久,常熟还发布了“人才房票”新政,1亿元真金白银支持人才购房,对于双创领军人才,给予最高150万元的人才房票;对全日制普通高校博士、硕士、本科、大专生分别给予20万元、12万元、8万元、4万元人才房票。政策取消了缴纳社保或个税期限的限制,充分考虑到人才初来乍到的实际需求,精准破解了青年人才“住房难”的痛点问题,为人才在常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支持。
常熟以"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的双重承诺,构筑起长三角地区的人才“温度”生态样板。这种"懂你"的政策设计背后,是更深层次的城市哲学:让算法逻辑成为人才服务的底层架构,用场景思维重塑引才磁场。当青年人才在青年友好社区找到创业伙伴,在人才公寓遇见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在AI赋能的产线见证传统制造的数字蝶变,常熟已不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安居之所,而是成为创新者的精神原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