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南京市古平岗小学报告厅内人声鼎沸,五六年级六个班级的同学们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诗词大会”,享受古诗词带来的文化魅力。
第一场是五年级比赛,五年级三个班级各选出三个代表环舞台而坐,每组同学共用一个手机答题,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飞花令”三种题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了山的空寂幽静,下面哪两句诗写出了类似的景象?“子规声里雨如烟”里的“子规”指的是什么动物?“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对不对?……题目考察的内容从诗歌体裁、诗词流派,到诗词中的意象、典故等,十分广泛,迅速把大家带进了古诗词的美好世界。
台上的同学一个个凝神聚气,踊跃回答;台下的同学时不时发出一阵欢呼,现场的气氛就像被点燃了,异常热烈。头两轮比赛下来,五(2)班第一名,五(3)班第二名,五(1)班第三名。
最后一个项目“飞花令”把现场的气氛带到高潮。第一个题目是说出含“花”的诗句,答错或重复作答者直接淘汰,三个班级按照一二三名的顺序轮流作答。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谈到含“花”的诗句时,同学们一个个搜肠刮肚。当耳熟能详的诗句说得差不多了,五(1)班的同学竟然想起了《红楼梦》里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立马启发了对手,五(2)班接了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五(3)班同学一时语塞,在同学们的倒数“5、4、3、2、1”中淘汰出局。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比赛继续,后面同学们说出的诗词越来越生僻,现场发出一阵阵“哇塞”的崇拜的声音。最终比赛结果,五(2)班延续了前两局的优势,一骑绝尘获得第一名,五(1)班第二名,五(3)班第三名。
“获得特等奖,我感到特别欣喜,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一开始背古诗,我是有点抗拒的,我总觉得古诗是前人的东西,没有必要背,可当我读到一些比较有韵味的诗词,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慢慢爱上了诗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发扬光大的。”五(2)班单美诺告诉记者,为了参加比赛,每天早读前、睡前她都会背一些古诗词,课间也会和其他选手一起背一背,读一读。
“我觉得飞花令比赛又紧张又刺激,蛮好玩的。”五(1)班郝思宇说,“古诗词主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语文老师讲过,语文不光要学课内的,也要多学学课外的。因此,我平时经常会去网上搜一些有趣的古诗词来背一背,一些生僻的古诗词这次终于派上用场了。”
六(3)班语文老师李雪莹在采访中表示,学校一直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专门编撰了一本书《口袋里的古诗词》,帮助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更多地去积累古诗文,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飞花令”都是一件雅事。古小的“飞花令”诗词大赛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每年同学们都争相报名,一展风采。“平时,班级里也会开展飞花令活动,比如下午同学们犯困的时候,一说起飞花令,他们立刻精神抖擞起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视频拍摄 王颖 剪辑 庄建剑
校对 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