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公安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创优公安服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常州市公安局制定出台了《全市公安机关护航发展十八项措施》。3月26日,常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旨在为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
常州公安紧紧围绕全市重大发展战略和项目建设需求,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服务举措。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公安部门将主动服务腾龙路快速化改造、德胜河拓宽等工程,优化高架北延、地铁施工、机场改扩建等项目的交通组织,确保工程顺利推进。针对新能源产业,公安部门将在西太湖建设新能源车出口创新交付中心,新建3家登记服务站,并采用智驾技术提升“整车地跑”运输效能,助力比亚迪二期、理想小镇等新能源项目发展。此外,公安部门还将加强对电竞酒店、私人影院等新业态的监管,全覆盖安装感知设备,促进新业态安全有序发展。
在大型活动监管方面,常州公安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审批”模式,适当放宽可售票数和人数限制,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联动相关部门制定“一场一策”管控方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公安部门出台《常州市旅游警察服务规范》,升级改造淹城、恐龙园等7个重点景区警务室,实现涉旅纠纷快调快处,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
常州公安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的原则,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建立“一企一档”,生成个性化“服务清单”,并在武进高新区、金坛华罗庚高新区等重点产业园区设置综合警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警情处置、证件办理、纠纷调解等“集约式”服务。为减轻企业负担,公安部门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全覆盖,并采用“互联网+监管”模式,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针对网络安全问题,公安部门开展“常网护企、E企同行”行动,对重点企业网站平台开展深度“利企检”服务,完善涉企网络安全案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培训,提升企业自我保护能力。
常州公安以人民为中心,推出多项便民利民举措。全面推广5G可视化110报警新模式,群众可通过视频通话快速报警,实现“提前预判、高效处置”。在交通管理方面,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和“绿波带”建设,确保交通健康指数保持全国前列。此外,公安部门推进高效便捷审批服务,试行高频事项“自动审批”、重复事项“秒批秒办”,实现“无差别综窗”全域覆盖。
为吸引人才落户,公安部门升级人才公寓“公安管家”服务,为人才及其家属提供居住登记、居住证快速核发“直通车”服务。同时,推动长三角区域居住证互通互认,实现“居住登记信息互通、居住年限累计互认”,促进区域内人才流动。
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交通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2024年,常州新增机动车9.5万辆、驾驶人8.5万人,公安交警部门通过优化绿波道路、应用科技设施治理堵点等措施,确保交通健康指数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五。今年,交警部门还将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推出“整车地跑”服务2.0版,并推广政务服务证件照“一表共享、一照通用”,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
通讯员 顾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奔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