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教育创新发展,3月19日下午,南京市第十四中学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政治学习专项活动。党总支书记贾军以“当传统‘六艺’遇上现代‘六育’”为主题,做了一场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专题报告。会议围绕“六艺”传统文化与现代“六育”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入探讨,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六育并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探讨“六艺”与“六育”之间的联系。贾军书记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在此基础上,贾军书记特别指出,学校提倡的“六育”是在“五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随后,贾军书记详细阐述了“六艺”与“六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礼”与“德”:传统礼仪教育与现代德育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乐”与“美”:古代音乐教育与现代美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射”与“体”:古代射箭技艺与现代体育教育相呼应,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意志力;“书”与“智”:传统书法与文字教育与现代智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数”与“智”:古代数学教育与现代科学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射、御”与“劳”:古代射箭与驾驭技能与现代劳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精神;“礼”“乐”“射”与“心”:传统礼仪、音乐和射箭技艺与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贾军书记强调,传统“六艺”与现代“六育”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目标上高度一致,体现了中华文明对教育的不懈追求。
活动的第二项议程聚焦于“中华教育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贾军书记指出,传统“六艺”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而现代“六育”则凝聚着新时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两者跨越千年时空,在教育的殿堂中遥相呼应。他强调,传统与现代的教育理念并非割裂,而是血脉相连,共同诠释着中华民族对教育的不懈追求。
贾军书记表示,中华教育精神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创造性的转化;创新也不是割裂传统,而是对传统的升华。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应当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教育传统,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全面推进“六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的第三项议程是“六艺系列”文化品牌首发式。学校始终坚持“传承六艺文化涵育幸福人生”办学理想,通过打造“六艺系列”文化品牌,将传统“六艺”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六艺先锋:党建引领,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六艺讲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六艺师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六艺弘教:注重教学研究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六艺问道: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团队引领作用。
六艺乐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六艺行知:深耕团委组织建设,引领学生自主管理。
六艺聚行:凝聚工会梦想信念,共绘教育繁荣蓝图。
通过“六艺系列”文化品牌的建设,学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活动最后,贾军书记总结道:从传统“六艺”到现代“六育”,中华教育精神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继续发扬这种教育智慧,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全面推进“六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此次会议为南京市第十四中学的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全体教职工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行动指南。学校将继续以“六艺”为依托,以“六育”为目标,推动教育创新,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通讯员 梁丹丹 新江北记者 杨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