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幸福日|来自作家们的参考答案:我们这代人要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3-20 15:58:11

“我一直有一件事想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科技、经济、吃穿住行各方各面都比过去强了十倍百倍,为什么人们还是会觉得不幸福呢?”这是社交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讨论帖子, 为什么会感觉不幸福,我们要如何才能从寻常的生活中获取幸福感,在3月20日国际幸福日,不妨从书中寻找关于幸福的答案。

叔本华:幸福是内在的平静和满足

“幸福明摆着大部分来源于内在的平静和满足。”这是叔本华在其代表作《人生的智慧》写下的对幸福的理解。《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晚年对人生的全部思考,叔本华出身极为显赫,一生家财万贯但始终不得志,独自一人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65岁时写的《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夜成名,《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提到了忧愁、烦恼、苦闷、怨恨对人的影响,他提出幸福来源于内在的平静和满足,获得幸福最好的方式是合理的控制顾虑他人看法的人性冲动,“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这种人性的冲动是天然存在的执拗。”对于外部社会环境对个体幸福感感知的影响,叔本华则认为人并不会完全受到外部环境的控制,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会远超于外部给予的幸福感,“一个人所能拥有的幸福,是原本就被自己的个性决定的。人的内在素质决定了我们能否感到满足,而外在环境只能发挥间接的作用。”

本·沙哈尔:从小事做起提升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是这几年来非常火的概念,在社交媒体上也经常能够看到博主呼吁大家通过积极心理学,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从而摆脱焦虑寻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感。对这种基于心理学基础找寻幸福答案的方式感兴趣的话,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泰勒·本·沙哈尔的心理学著作《幸福的方法》很具有参考价值。

这是一本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旨在帮助读者完成关于幸福和自我实现的人生拼图。沙哈尔将人生分为四种类型,不幸福的三种类型分别是:牺牲眼前快乐,只着眼于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放纵自己、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型;对一切都失望,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型。理解我们为什么不幸福,我们才能认识到幸福的目标不是名利财富,而是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全然地投入生活,投入每日的点滴喜悦,才能最终达到第四种状态:感悟幸福型。沙哈尔在书中给出了不少获得幸福的实用小妙招,从小事做起能够提升生活的幸福感,比如每周固定与朋友见面、阅读、参加社区活动等,这与小确幸的概念十分类似。

伯特兰·罗素:人类幸福的本质很简单

研究幸福方法论的书不少,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在罗素去世已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他对幸福的理解仍然影响并对处于迷茫中的年轻人以指引。

《幸福之路》最早由傅雷在1942年翻译并引进国内,这本书在全球范围已长销近一个世纪。这本哲学小书是罗素探索现代社会幸福问题的经典生活哲理书。全书简明扼要地分为“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原因”两大部分,罗素指出现代社会不幸福感一方面受到大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个体错误的生活观念也会让人感觉不幸福,“我相信,大部分的不幸福之产生,是因为错误的世界观、伦理观或是生活习惯破坏了人们对事物与生俱来的热情和兴致,而这些事物正是人类和动物赖以得到幸福的泉源。”

在书中他直接反思了生活中最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因素,如竞争、疲劳、嫉妒、罪恶感、受害妄想等,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如通过兴致、情爱、家庭、工作、闲情逸致等。“承认自己并不如自己期望的那般重要,这可能带来一时的痛苦,但这种有限的痛苦结束之后,幸福的生活就成为可能。”作者给书中的每个观点都提供了真实的人性经验的支撑和清晰、坦率、真诚的剖析论证;他所开列的药方,也都是亲历亲见,并且实践证明有效提升了他的幸福感,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在“幸福离我们并不远”这一章中,罗素写道:“幸福的秘诀在此:让你的兴趣愈广泛愈好,且让自己对人和事的反应尽量友好,减少敌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