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条举措,以教育强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加快建设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这么干
2025-03-17 21:46:45

十二条举措,以教育强新区

——南京江北新区加快建设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这么干

总体目标

聚焦“高质量教育支撑新区高质量发展”理念,开展三年攻坚,实施教育强区“五大行动”,促进立德树人根基更牢固、教育教学质量更优异、教师专业素养更精湛、内涵发展路径更科学、办学体制机制更灵活,构建“高位均衡、高质创新、名校涌现、人才涌流”的高质量教育新格局,确保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并不断跃升。

重点举措

一、“立德树人”铸魂行动

1.以“一体化建设”深化大思政格局。

设立20个“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聘请100名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大国工匠为新区“大思政课”导师。

融合高校、企业、社区资源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共同体,设立新区“青少年思政学院”,培养具有红色基因、远大志向、科学精神、世界眼光的新区少年。

2.以“教育家精神”涵养师德师风。

大力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铸就“乐教爱生、刻苦钻研、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新区教师师德特质。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等首要要求。

二、“扩优提质”强校行动

3.推进高中教育“提质创优”。

加快引进市属高中建设,实施江北校区与本部一体化发展,快速实现办学质量进入全市前列。

支持扬子中学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实施扬子中学与扬子一中一体化办学,与若干初中建立紧密型纵向联盟。

加快推进大厂高中改扩建工程,支持学校创建省高品质特色高中。

支持十四中创建省四星级高中。

支持民办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满足多元化高中教育需求。

4.推进义务教育“学有优教”。

加快引进市区名校建设进度,扩大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

开办育英二外中央商务区分校、明道学校研创园分校,实现托管校“开校即优校”。

遴选20所左右区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高品质学校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市域名校。

5.推进学前教育“幼有善育”。

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安全发展。

推进存量资源适儿化改造,探索托幼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推进课程游戏化,深化幼小科学衔接。

促进教办园与市域名园结对互学、共研共建,推动街办园实施“1+N”计划,引导民办园规范、普惠、优质发展。

三、“强师兴教”赋能行动

6.加强书记、校(园)长队伍建设。

高质量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优化校长职级制,实行年度业绩和任期目标双考核,造就一支教育家型书记、校(园)长队伍。

设立10家左右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名校(园)长工作室。

实施书记、校(园)长队伍培养储备“三年双百”计划。

7.优化教研员“选育管用”机制。

建立公开选拔机制,遴选100名左右“精于研究、专于指导、善于示范、勤于服务”的专兼职教研员,建立能进能出的流动制度。

设立教研员教学质量提升奖。到2027年,建立一支覆盖高中全科、初中重点学科,其他学段学科贯通兼任、适度配备的专业化教研员队伍。

8.提高骨干教师“内培外引”质效。

成立江北新区教师发展学院,优化“五级金字塔”培育体系。

遴选100名教坛新秀,以区级名师为目标,开展为期两年的全链条贯通式培养。

设立名师工作室30个,遴选600名左右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以省市名师为目标,实施进阶式培养。

到2027年,引育一批名教师、名班主任,力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增量位居全市前列。

四、“内涵提质”增效行动

9.重塑教育发展中心。

明确“教育发展中心是区域教学质量提升关键责任主体”的定位,扩大服务职能、优化内设机构、选优配强队伍,突出“四个服务”,构建“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模式。

10.全力聚焦内涵发展。

设立“江北新区教育发展智库”。

实施学科中心组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突出“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内涵项目创建培育。

到2027年,实现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省市级教育内涵重点项目创建不少于20个。

五、“强本聚能”创新行动

11.激发办学活力。

优化教师招聘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学校自主招聘,增强优秀教师招录力度。

总结浦外高新“学校用人学校选”和“自主办学赋实权”改革经验,探索复制推广。

12.提升合作能级。

强化与省内教育强市合作,开展冠名办学办班、联合教研教培等深度合作。

加快导入市域优质教育资源,推动现有资源引进校与本部深度融合,提高合作办学成效。

通讯员 岳明珍 邹欢 新江北记者 杨彩红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