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唯一!新区优秀案例获评“全省老龄工作十佳案例”
2025-03-16 22:15:41

日前,在2024年度全省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优秀案例评选中,新区申报的“推动优势资源整合织密助老服务网络”优秀案例,获评“全省老龄工作十佳案例”,为南京市唯一入选案例。

在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当下,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极响应号召,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动优势资源整合,精心织密助老服务网络,致力于构建一个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享的为老服务新格局。

夯实政策资金 强化服务保障

新区及各街道构建起多维度政策资金保障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特色公益创投项目,落实“安康关爱行动”,为老年人购置意外伤害险,让适老化改造、紧急呼叫服务、银发顾问、互助时间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惠及更多老年人。同时,大力支持养老机构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与提档升级,依据相关政策,落实好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养老、助老、为老服务项目的资金补贴事宜,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整合社会资源 汇聚服务合力

借助新区大部制优势,积极整合高科技企业资源,大力推进全国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目前辖区已建成5家全国老年友好社区。沿江街道京新社区深入开展“老年友好再出发——夕阳传‘京’韵,桑榆展‘新’姿”项目,整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等资源,依托专业养老服务组织,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文化娱乐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民政、卫健、人社等部门协作,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落实好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长护险政策、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等工作。此外,积极引入社会力量,鼓励辖区企业、公益组织、志愿者等投身养老、助老服务,构建起爱心企业慈善助老、红色物业关爱空巢独居老人、邻里互助等多元化服务供给体系。

聚焦关键需求 精筑服务品质

聚焦老年人健康需求,积极探索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强化医疗机构与养老组织紧密协作,推动“小北医养”与居家养老站点深度融合,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确保老年人能更便捷地获取优质医疗与护理服务;积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为老人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方案,定期开展体检、慢性病跟踪管理等服务,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实现老年人健康信息全时、动态管理;常态化开展眼科及口腔专项检查、健康知识讲座进小区等公益活动,切实提升老年人疾病预防与自我保健能力,为健康晚年筑牢根基。

聚焦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全力构建文化养老多元生态体系。沿江街道路西社区创新开设“银龄学堂”系列课程,精准匹配不同老人兴趣偏好,让“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在社区落地开花;认真遴选新区老年大学老年人自编自演的优秀文娱节目,积极参加省市民政部门组织的老年春晚等演出活动,屡获佳绩,充分展现出新区老年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科技赋能助老 智慧服务升级

积极依托新区智慧民政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以沿江街道冯墙社区为例,社区以打造“居家养老+智慧关爱+专业服务”为目标,充分考量老年人的年龄特征与实际需求,引入集“安全管理”“健康管理”“情感管理”“服务管理”四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设备,全方位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保驾护航,提高辖区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加强监管指导 提升服务质量

积极制定严格的为老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各环节,通过加强监管与指导,为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筑牢根基。定期组织养老服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从护理实操技巧到服务意识塑造,全面提升其专业素养。同时,建立健全为老服务监督评估机制,新区养老指导中心每月对养老服务组织开展评估,及时回访服务情况,确保服务质量始终在线。此外,新区民政老龄及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定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走访调研,针对养老和老龄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多方协同发力,推动新区为老服务持续提质增效。

通讯员 陆其才 汪菲 新江北记者 杨彩红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