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食安“社会共治”模式维护外卖市场食品安全
2025-03-16 22:11:46

2024年8月,央视曝光了依靠虚假信息成为热销高分店铺的“幽灵外卖”。近日,某品牌黄焖鸡门店被爆隔夜剩菜回收再加工,一时间,堂食与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热点,从“幽灵外卖”到剩菜回锅,外卖食安警钟如何长鸣,让消费者安心就餐?

所谓“幽灵外卖”,即那些没有实际堂食场地的外卖商家,甚至包括已关门歇业却依旧活跃于外卖平台的不良从业者。据外卖骑手陈某透露:“我们之前取餐时偶尔会碰到一些没有堂食区域的商家,厨房环境并不好,还大量使用快速出餐的预制菜,价格却不便宜,现在好很多了。”据了解,由于外卖平台审核多依赖线上提交资料,实地核验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这给“幽灵厨房”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各地监管部门迅速行动。2024年9月,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发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要求网络订餐平台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入网审查力度,确保入网餐饮商家公示的许可信息真实有效,严查线上线下地址不一致等违规问题。同时,平台需加强对商家经营行为的抽查与监测,一旦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立即制止并报告属地市场监管部门。

外卖平台也积极响应,展开自查自纠。近日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其正在进行的专项整治行动全国范围内已拦截虚假建店2万余次,累计清退超过3.1万家违规商户,其中大量涉嫌“幽灵外卖”的店铺被清理。此外,平台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查处一批典型案例,并联动司法机关打击伪造虚假证件团伙,有力震慑不法分子。

除政府监管和平台自律外,社会力量也在不断汇聚。南京江北新区积极组织食安志愿服务,整合高校学生、外卖骑手、老年志愿者等多方资源,打造食安“社会共治”模式。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外卖骑手在其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他们不仅宣传食品安全及反浪费知识,还在取餐过程中监督商家食品安全卫生。一旦发现问题商家,骑手志愿者可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监管,有效杜绝商家无证经营及“幽灵外卖”现象。

随着一系列整治行动的推进,外卖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市民王女士表示:“现在点外卖比以前正规多了,不少‘幽灵外卖’已经闭店,预制菜价格也更合理。希望相关部门能持续保持严查态势,让我们能放心就餐。”

外卖食品安全问题,既是对企业良心的拷问,也是对监管效能的考验。“幽灵外卖”及“黄焖鸡事件”如今虽属小概率事件,但仍需要企业坚守食品安全底线,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监管部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消费者保持理性选择,多方协同发力,才能真正守护好每一份外卖的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重塑外卖行业的健康生态。

新江北记者 孙汉仑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