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消费回暖,二手服饰市场迎来了新一轮交易热潮。从繁华都市的时尚街区到新兴的下沉市场,从引领潮流的奢品单品到日常百搭的基础款,“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二手时尚正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成为“可持续时尚”理念融入大众生活的鲜明例证。
二手市场新貌“下沉”与“年轻”引领潮流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作为线上二手交易的头部平台,闲鱼的公开报告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市场画像。截至2025年,其用户规模突破5亿,月活跃用户达1.62亿,18-34岁年轻用户占比超70%。2024年,平台循环订单量同比增长50%,服饰类交易占比从15%提升至22%,奢侈品箱包、设计师款服装增速居前。
将视野从单一平台拓展至整个行业。天眼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闲置相关企业超278.8万家,43.76%成立于5至10年内,2024年新增相关企业超124万家。
大量新企业的涌入,不仅为市场注入活力,更预示着二手交易赛道正成为创业与投资的热门领域。
今年春季,二手服饰市场呈现显著的下沉化与年轻化趋势。江北新区某二手服饰店主张女士称,“过去二手市场主要聚焦复古或昂贵奢侈品,如今线上二手平台强势崛起,让更多消费者愿意尝试价格亲民的二手平价服饰”。线上积累的庞大流量反哺线下,催生出众多二手服饰实体店,闲鱼亦在近日于南京、上海试点循环商店。线上线下紧密协同,有力推动“可持续时尚”从抽象理念走向具体实践。
“年轻人对二手服饰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店里顾客主要是大学生和年轻女性群体。高校开学后,客流量明显大幅增加。”张女士进一步补充道,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二手休闲春装成为当下顾客最青睐的选择。
时尚“可持续”从环保政策到消费习惯
高校学生王同学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在店内衣架前挑挑拣拣,难掩兴奋之情:“二手服饰价格实惠,对我们学生很友好。店里的衣服干净整洁,天气就要热了,来这儿购买一些‘新’衣服,真的很划算。”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以二手女装占据主导地位。店家张女士解释称,女性消费者购买力较强,且在二手衣物回收环节,女性衣物破损率相对较低。不过,考虑到不少顾客询问二手男装,店铺未来也计划增加相关品类,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购买这些二手服饰既能减少资源浪费,又能低成本实现穿搭风格多样化,身边越来越多同学热衷于此。”王同学边说边展示着挑选好的几件衣服。在这一市场增长现象背后,是千禧一代对“可持续性”理念的高度认同。在他们观念里,时尚不再是一次性消费狂欢,而是可循环利用、与环保理念共生共荣的生活态度。
在政策层面,2024年国家发改委《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列为重点工程,明确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将规范二手商品市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政策的支持为二手服饰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二手服饰创业者吃下了“定心丸”。
旧衣“洗白”需观念革新与产业优化
尽管二手服饰市场前景广阔,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一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假货引发的纠纷、售后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使得不少消费者心生顾虑,望而却步。
为应对这些问题,头部平台纷纷推出“认证体系”“七天无理由退换”等服务举措,提升行业服务标准。不过,传统观念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市民李女士坦言:“虽然心仪过好看的二手服饰,但心里总觉得穿别人旧衣服不太自在,也担心卫生问题。”
店主张女士对此表示理解,她提及,中国人在消费习惯上更倾向于购买新衣,穿二手服饰,用南京话来说,不少人会感到“乌苏”(不适)。但实际上,现在正规的二手服饰店会要求衣物成色达到8至9成新,收来的衣服也会经过严格的清洗与消毒流程。“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年龄段的消费者愿意尝试二手服饰。”
二手服饰市场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消费者观念的接纳,更需要行业从源头到终端进行系统性的优化,二者紧密相连。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教授曾在采访中指出:“对于纺织行业,需要在设计环节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包括原材料的选取、产品可重复使用设计等;推动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范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分级利用。”
从曾经的小众选择到如今逐渐融入主流趋势,二手服饰市场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消费文化的深刻革新。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环保理念与消费行为深度融合,循环经济将在更多领域迎来新机遇。不过,对二手服饰行业来说,于快速发展中妥善解决质量、卫生问题,达成可持续发展,是从业者与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信在各方协同努力下,二手服饰市场将持续完善,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选项,为环保及资源循环利用贡献更大力量,续写循环经济的精彩篇章,让“可持续时尚”切实成为日常消费的新常态。
新江北记者 孙汉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