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180天重启计划》近日收官,该剧以28岁女儿顾云苏(周雨彤饰)与母亲吴俪梅(吴越饰)为期180天的同住为切口,讲述两代人在鸡飞狗跳的碰撞中重构亲情纽带的故事。演员周雨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式母女关系也许更像朋友或者是闺蜜,它可能是一种‘我不理解你,但是我愿意去试着尊重你,愿意去了解你’的相处方式。‘爱’这个字儿就是这样,你老不说,你就忘了该怎么说了。”
新时代母女关系像朋友或者闺蜜
《180天重启计划》以一场母女间的“被迫同住”拉开序幕:28岁的顾云苏因情感挫败回到家中,试图在原生家庭中寻找喘息之机,却与48岁的母亲吴俪梅陷入更为激烈的情感争执。周雨彤在剧集中饰演了顾云苏和青年吴俪梅两个角色,她的表演一方面展现了以顾云苏为代表的当代青年的生活,在细节处传递了年轻人与家庭和解的复杂心境;另一方面,她饰演的青年吴俪梅也复刻出了上一代女性初为人母时的勇敢坚韧。
问:在剧中你一人分饰两角,在演绎妈妈吴俪梅和女儿顾云苏时,分别有怎样的感受?
答:其实在演妈妈的时候会很理解吴俪梅年轻时的选择,成熟也好,冲动也好,勇敢也好,懦弱也好,都会更理解她作为母亲在婚姻中、在自己的成长中的感受。在演顾云苏的时候,就要完全把视角切换成她一路走来的心理状态。我那天看一个网友说,顾云苏整体还是在爱里长大的小孩儿,就是妈妈确实是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底气。所以在很多人生节点上,包括顾云苏成年以后,她为什么敢“疯”,或者是在爱情里虽然自卑但也勇敢,我觉得跟妈妈也分不开。
问:你觉得她们母女俩之间最相似最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答:最相似的地方是,她们都勇敢为自己人生的每一次决定买单,虽然有些任性,虽然有些不成熟,但是她们足够笃定。最大的不同,我觉得是年代,所以她们的经历际遇不一样,可能梅梅更加的柔情,更加的温和,顾云苏可能就会更加的“炸毛”,更加直接。
问:剧中有句话“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女儿收拾”,你如何理解?
答:我觉得母女关系是一个非常深情但是又很幽微的一种羁绊,因为她们是如此的相似,但是又彼此的不愿意成为对方这个样子,或者是说她们既那么的相像,又害怕如此的相像。所以这种相似会让她们像看见了自己一样,人很多时候都接纳不了自己,怕她成为自己,又怕她不像自己,所以这个是很微妙的东西。
问:你认为新时代的母女关系是什么样的?
答:也许更像朋友或者是闺蜜,它是一种可能我不理解你,但是我愿意去试着尊重你,愿意去了解你的关系。
先去感受,这是演员必须经历的
吴俪梅颠覆了传统母亲角色,不管28岁还是48岁,她都在勇敢做自己。从绍兴县城来杭州打拼的吴俪梅,上大学时期不顾父母反对辍学,有了女儿顾云苏;婚后为了不在家庭琐事的磋磨中迷失自我,选择离婚;48岁的吴俪梅再度迎来新生命,在生娃与工作之间,她还是果断地选择了前者。聊到表演上的难度,周雨彤认为,最难的是身份上的转换,“剧里我在身份转换上是有点儿困难的,因为我要改变自己的视角,改变自己的心态,有一点点‘分裂’。”
问:顾云苏在剧中既依附于家庭,又试图独立自主,在现实中似乎也是常见的现象,你如何看待现代女性在“依附”和“独立”之间的平衡?
答:我觉得顾云苏决定回家这事儿,不能叫依附。因为她不是啃老,不是说每天在家当甩手掌柜,什么也不干,全仰仗家里人,我觉得首先家是她的底气,她愿意回家,回到这样的地方,其实是作为重新出发的一个锚点。她给自己也制定了计划:180天,在这个孩子生出来之前,我要利用这段时间重新出发,做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所以比起说依附,我觉得家像她的一种依托,像一个特别大的手掌,很稳稳的把它托住。
问:苏苏经历人生低谷后选择“重启人生”的角色,你如何理解她的勇气和决心?
答:苏苏做的这个决定,未必真的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我觉得,人的情绪就像一个杯子,可能已经被她之前的情绪疲惫盛满了,那就得换一个新的容器,新的杯子。那塑造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其实比起我自身,我觉得原小说给我带来的这个灵感更多,小说中有大量的段落去描述顾云苏的心理状态和活动。
问:“180天重启计划”对苏苏来说是一次自我探索和改变的旅程,生活中如果面临类似的挑战,你会如何制定自己的“重启计划”?
答:其实我不是一个喜欢制定计划的人,或者说就是一个没有计划的人,我通常在遇到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可能会先感受它,这个感受不光是感受喜悦,我也会感受痛苦,因为我觉得这也是演员必须要去经历的事儿。就像我前面说的杯子一样,当情绪满了以后,我可能自然而然就会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或者说我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总是要先去经历它,感受它,承认它,然后放下它,每一次都是这样。我要循环循环再循环,然后才能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往下一步走。所以,可能我就是先有感受才有行动的那种人。
打工人“发疯”戏希望帮到大家
“不上了”“忍不了了”,青年吴俪梅扔掉工牌的剧情片段在网络上十分出圈,周雨彤透露,情绪爆发的戏份“比较耗体力”“演完之后会有点头疼”。据悉,这一段的拍摄是在该剧开机不久,周雨彤表示:“当时其实我还挺忐忑的,很紧张,因为上来就演一个这么爆的戏。演完反正我头痛欲裂,没想到导演说他看这一段的时候特想哭。他认为,这种歇斯底里,让你觉得这个女人很勇敢又很绝望。我觉得这一段大家能够共鸣,可能也真的是压力很大。如果大家愿意的话,大家也可以自己在家演一演。这段儿演完确实也挺爽的。”
问:这次在剧中有很多情绪爆发的戏份,有网友说剧里的你就像职场人的“互联网身替”,表演上有难度吗?
答:倒是没有那么难演,只是比较耗费体力,演完之后会有点头疼。需要注意的就是,很多地方在爆发戏前你可能得给自己足够的心理支撑,不能平地起高楼,旱地拔葱。所以开拍前的话,比起调动情绪我会稍微去想一下,她这个情绪的点是怎么推起来的,就像唱歌一样,她是怎么推到这个高潮上。
问:那段“发疯”戏被网友热议说是离职模版,当时拍这段戏的时候什么感受?
答:其实我拍的时候没有觉得很爽,我是很痛的那场戏。这场戏我记得好像是开机一周左右拍的,当时还挺忐忑的,说实话很紧张。因为上来就演一个这么爆的戏,我拍完头疼了很长时间,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其实为了家庭,为了女儿,为了工作,可以一直低声下气,但是当时说要闹到学校的时候,这个妈妈的心理防线就彻底被击垮了。人如果能体面的话,那谁不想体体面面的?谁愿意发疯呢?我当时是非常心疼俪梅的。
导演说他看这一段的时候他特想哭,我说都疯成这样了,你想哭?他说就是这种歇斯底里,让你觉得这个女人她就是很勇敢,但她又很绝望。我觉得这一段大家能够共鸣,可能也真的是现在很多孩子压力很大,可能他们没有办法这么疯出来,所以看到有人在这个影视作品里面发出来,会觉得挺爽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剪辑 戴哲涵
校对 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