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龙翔建议:推动南京城墙早日申遗成功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3-06 20:48:13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南京长大的孩子对这段童谣再熟悉不过。为了向世界呈现中国明清城墙之美,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带来相关建议,助力南京城墙申遗“加速跑”。

全国人大代表龙翔 万程鹏 摄

现存最长规模最大的砖石构造城市城墙

2024年,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将南京城墙为代表的“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南京城墙具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突出普遍价值。”龙翔介绍说,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是中国南方城市城墙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集大成者。其中京城城墙原长35.267公里,现存25.091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规模最大的砖石构造的城市城墙,具有较好的保存现状,较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南京城墙的价值还体现在城墙砖上,砖上的砖文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龙翔介绍说,南京城墙近亿块的城砖上,印有各烧造产地、督造官吏、基层造砖人员信息,反映出当时严苛的徭役征派制度及规范化的烧砖技术,是我国现存的一组规模最大、历史文化信息极高的汉字砖文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650余年岁月洗礼依旧魅力超“墙”

前不久,“刘德华”烧制的城墙砖火上热搜,也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探寻城墙的故事。虽已历经650余年岁月的洗礼,南京城墙依旧魅力超“墙”。这些年来,南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呵护城墙“健康”。2014年成立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目前基本实现城墙统一管理。南京还专门颁布实施《南京城墙保护条例》等,为南京城墙的保护、管理保驾护航。

“围绕南京城墙保护工作,我们目前已建立起全面、科学、精细的保护体系,完成了预防性、日常性、修缮性、应急性和研究性等五大类、近20个重点修缮项目。”龙翔告诉记者。

南京的不少民俗也与城墙有关,如“正月十六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民俗延续至今。近年来,为了让更多人走近城墙,南京还开展综合整治,恢复整体历史风貌,现已建成22公里城墙沿线生态绿环和慢行绿道系统,致力于打造南京城市绿色人文项链。

列入国家正式申报项目推动早日申遗成功

鉴于南京城墙申遗基础性工作已基本就绪,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和要求,龙翔呼吁国家文物局进一步加强对南京城墙(中国明清城墙)保护利用及申遗工作的指导。比如牵头开展综合评估,研究确立联合申报城市数量及申报模式;指导各遗产点所在地进一步提高对城墙的保护利用水平,做好城墙修缮、周边建设管控引导、环境整治、阐释展示等工作,提升文物系统性、整体性保护能力与水平。

与此同时,龙翔还希望能组织文物、历史、建筑等多学科领域专家学者,指导各遗产点所在地进一步做好城墙的遗产价值提炼工作,帮助地方准确提炼申遗项目的突出普遍价值和比较价值,使其更加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我们希望能将南京城墙(中国明清城墙)列入‘十五五’期间国家正式申报项目,推动南京城墙(中国明清城墙)早日申遗成功。”龙翔说。     通讯员 宁人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