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买冬装,是亏还是赚?江北市场消费调查!
2025-02-28 14:53:00

立春以来,南京气温逐渐回暖,据南京气象最新信息,本周气温“狂飙”,周末最高温或将直冲28℃。然而,与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大商场和电商平台掀起的“换季消费”的热潮。

在江北新区弘阳广场、龙湖江北天街、江北砂之船奥特莱斯、金象城等大型商场,春装虽已全面上新,占据了柜台的“黄金位置”,但在促销区,冬装清仓的促销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被贴上了“特卖”或“打折”标识的羽绒服、大衣,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去选购,甚至围巾、皮靴等冬季商品也搭“顺风车”打折售卖,江北消费市场刮起一股换季商品销售风。

淡季不淡,冬装“淘宝”正当时

换季消费有多火?在新区众多的商场中,多家品牌的羽绒服、大衣等冬季服饰折扣低至1.9折,部分商品甚至贴上了“赔本价出售”字样。正在试穿白色羊毛大衣的市民杨女士表示:“春天购买冬装性价比极高,300元出头就能买到心仪的羽绒服,等到冬天再穿,既实惠又实用。”

在南京龙湖江北天街的多个楼层,男装、女装以及童装的冬季款都推出了满减、积分抵钱花以及多件折上折的活动,还有很多“一口价”的特惠服装。以一款女装羽绒小香风外套为例,其上市吊牌价格为1099元左右,优惠后为299元,另一款上市价近1300元的长款羽绒服,现在则优惠到450多元。“这两天温度有所降低,加上冬款打折,选购羽绒服、大衣的顾客较多。”

据销售人员介绍,今年冬装返仓较晚,但普遍都已断码。而除了店里售卖,销售人员也在朋友圈、熟客群中配美图、搞秒杀。“现在的顾客明显更注重品质,推崇长期主义,选择时也会特别去看水洗标上的面料及充绒量。”销售人员拿起手机给记者展示自己的两个熟客群。她说,每个群里都有超400多人,“有不少顾客就是看到了群里的折扣信息才进店试穿挑选的,换季商品性价比高,且线下实体店,也更能替消费者把好质量关。”

换季营销,“一季火”变“四季旺”

换季营销不仅是消费者的“捡漏”机会,也是品牌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策略。以波司登、北面等羽绒服品牌为例,通过换季销售,不仅清理了库存,还为秋冬新品进行了市场测试。例如,鸭鸭等不少品牌就会特意选择在换季推出新款羽绒服进行品牌推广、试销,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秋冬主推款式,从而在旺季抢占先机。

此外,电商平台的崛起为换季营销提供了新渠道。在抖音商城、淘宝等线上购物平台,不少品牌的官方直播间及商品标题中都打上了“清仓捡漏、售完不补”的字样。有不少商家的羽绒服单品甚至打上了“与双11价格相同”“降价”的标签,以吸引消费者点击、下单。

不少线下实体店也“不甘示弱”。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新型销售方式,将产品直接展示给消费者,不仅提高了销售效率和客户体验,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消费者张女士带着家人,在某知名羽绒服品牌“斩获”了两大包“战利品”。她告诉记者,因为看到直播说羽绒服换季促销,她就挑了个周末,专程赶来。“这次花了不到2000块钱了,淘到了6件羽绒服,算下来每件300块出头,太值了!”

同时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换季穿搭”话题热度持续走高,不少穿搭博主、明星、KOL通过分享穿搭灵感,也带动了相关产品的销售。数据显示,2024年夏季,抖音平台换季服装销量同比增长超30%。

换季消费如何持续升温?质量和服务不能降低

任何消费热潮的背后都有其现实逻辑。换季消费的兴起,标志着市场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这样因势而变的行为也体现了行业和市场的韧性。过去,服装行业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品牌往往面临“一年卖一季,一季卖一年”的困境。然而,随着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和电商平台的推动,换季消费逐渐常态化。品牌也通过全年常态化运营、直播销售、达人带货齐上阵的营销“组合拳”,打破了季节限制,让需求淡季成了销售旺季。

然而,换季营销也面临一定风险。若品牌对市场需求预测不准,可能导致库存积压或价格体系混乱。其次,当下多数商家所采用的低价策略,虽符合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的理念,但在短时间内刺激出的购买热情很难持续,还可能透支消费需求,冲击旺季市场,最终影响产品销量和品牌形象。因此,品牌需要在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和消费者行为研究上不断优化,并以独特创意为驱动力,提升商品附加值,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随着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分化,换季经济有望成为点燃品牌增长的新“新引擎”。然而,品牌在抓住商机的同时,也需关注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避免盲目跟风。例如,部分换季商品可能是旧款或库存,消费者在购买时需理性选择,避免浪费。

总之,气温回暖带来的“换季消费”不仅是一场消费盛宴,更是市场变革的缩影。品牌与消费者在这场变革中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消费文化的演进。未来,换季消费能否持续升温,仍需市场的进一步验证。

新江北全媒体记者 梁雅欣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