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大银幕,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文旅热潮,先是各地文旅争相推出“跟着哪吒去旅游”线路,侗族大歌、呼麦等非遗文化也引发广泛关注,近期则出现了“为一块大银幕奔赴一座城”的奇妙联动。电影所显现出的特殊媒介杠杆效应非同一般,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范本。
《哪吒2》实现了神话IP与现代文旅场景的结合,春节期间就已带动多地“哪吒文化地标”成为热门打卡地。天津陈塘庄凭借“哪吒故里”传说推主题旅游线路,四川宜宾打出“哪吒文化之乡”标签,陕西三原李靖故居借势“父子情”主题,河南南阳西峡县将哪吒庙与电影联动推免票活动,江苏文旅厅推“神话旅行”线路,盐城“鹤鹿故乡”与电影角色关联,安徽固镇以“哪吒闹海原型地”自居......还有文旅项目从“观光”转向“参与”,提升游客代入感,如天津设计“哪吒闹海”虚拟现实互动项目,四川江油将神话叙事融入非遗体验等。
在“哪吒热”持续辐射之际,当下关注热点来到了影片在各种特效大银幕上的微妙不同。目前最火的莫过于贵阳越界影城,自2月17日起就蝉联全国影院票房日冠。该影城拥有全亚洲最宽32.16米、高18.17米的IMAX-GT激光巨幕,开票即满座,成为全国游客竞相打卡的胜地。泼天流量引发连锁反应,贵阳当地积极“听劝”连推“组合拳”。影城提档升级,清洗外墙、增加绿化、铺设地砖,推“观影+旅游”一站式打卡,联动附近的酒店餐饮、娱乐等推优惠活动;贵阳市重视服务细节,构建全链条服务网络,公交和公安系统拿出具体举措保障游客出行。
巧的是,贵州侗族大歌的“蝉鸣腔”,多次出现在《哪吒2》片头曲及插曲中,为哪吒的“重生之路”注入了厚重的东方神韵。为片中演唱“侗族大歌”的是贵州榕江三宝侗寨的“舞乐蝉歌”乐团,25日,贵阳文旅邀请该乐团前往越界影城,现场演绎电影同款配乐,包括片头曲、宝莲盛开配乐、西海龙王敖闰出场配乐等,还演唱了《蝉之声》《我在贵州等你》等地方歌曲。侗族大歌现场演出与观影结合,增强影迷游客们的沉浸式体验,在社交平台上再次刷屏“破圈”。很多网友表示,“根本听不够,对贵州侗族大歌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这些年,“影视+文旅”双向奔赴的案例不少,但“流量”变“留量”,仍是文旅产业长远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哪吒2》爆火后,立刻出现多地争夺“哪吒故里”称号的现象,虽各地提升了知名度,但也可能陷入同质化竞争,后续如若缺乏持续创新,也会陷入“热度退潮后无人问津”的困境,此前《狂飙》带火的江门就因配套不足而口碑下滑。
此番,贵阳“一块大银幕”不仅帮助影院“起死回生”,还在影片上映20天后助力“观影+旅游”成为贵州热门文旅消费模式,这段佳话或给文旅部门带去新启发,比如差异化竞争,贵阳将侗族大歌、苗族银饰工艺等融入观影活动,推出非遗体验、民俗表演等,使文化消费成为传播地方特色的载体。文旅部门应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并采用现代形式提升吸引力,实现长效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