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处精装房内,匠心验房的张师傅正专注地为房屋进行交付前预检。“这里的墙面有一点空鼓,窗户最好再加固一些,其他的没啥大问题。”他熟练地将便签贴在问题处,同时用相机拍照记录,为后续制作验房报告留存资料。
在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且楼市逐渐回春的大背景下,加之消费者权益意识不断提升,从“找茬”到“护航”,这个一度被戏称为“砸开发商饭碗”的职业群体——验房师,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验房现场,两小时“体检”动用十八般兵器
国家统计局2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继续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总体略降,一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幅均持续收窄。对此匠心验房的创始人陈斌也有明显感受:“近期我们的预约验房业务量有了较大提升,其中新房验房业务占比超八成。”他介绍表示,特别是在一线城市的验房服务需求更为旺盛,高端楼盘的验房比例也在提高。
近日,验房师张师傅来到某精装房项目。他打开特制工具背包,里面分层码放着空鼓锤、激光测距仪、相位检测仪等多达30件专业设备。“验房要先看大面,再抠细节。”张师傅一边演示,一边向客户讲解流程。张师傅表示:“整个验房过程,一共要检测69大项,1247个验点,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房屋质量与业主日后的居住体验。”
在厨房区域,张师傅敏锐地发现吊顶接缝处存在几毫米的错位。“别小看这几毫米的误差,未来有可能会导致密封胶开裂。”他一边说着,一边在验房报告上认真标注:“建议打胶修补并加强龙骨固定。”这样细致入微的检查,充分展现了验房师工作的专业性与严谨性。
“我们希望配合开发商,让业主有更好的入住体验。”陈斌告诉记者,根据地区不同,验房的重点项目也会有所区别。例如,北方多采用地暖,验房时就需要借助热成像检测设备;而南方气候多阴雨,就需要着重注意墙体水分子的检测,防止墙面渗漏。“但近年来精装房的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我们的工作也相对轻松了。”
谈及验房的必要性,陈斌态度坚定:“如今购房主力多为28至40岁人群,他们大多对房屋装修质量缺乏了解。验房师凭借专业知识,帮业主排查房屋问题,这便于开发商和物业据此精准维修整改,让业主早日顺利入住。要是跳过验房,出现问题届时再维修,成本高昂且麻烦。
职业AB面,风口下的生存法则
看似繁荣的验房市场背后,验房师群体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某电商平台上,“验房服务”价格从99元到888元不等,价格差异巨大,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陈斌透露,目前全国验房师人数估计超过30万人,但其中全职验房师数量并不多,大多是兼职师傅,陈斌无奈地表示,验房师迫切需要行业规范化。
如今,验房师正从单纯的“交付守门人”升级为“全周期房屋管家”。目前,不少公司除了提供常规的验房服务外,还拓展了节点验收、监理等业务。甚至有公司针对开发商无法修复的问题,提供第三方维修服务。这一职业不仅解决了当下房屋交易中的痛点,更在重构人与空间的长期信任关系。
值得庆幸的是,规范化力量正在显现。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产业协会从申请设立验房师新职业、到组织编写《验房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及配套教材等,推动了验房行业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进程。陈斌表示:“这是行业发展的积极信号,需要有越来越多正规化的公司加入,高质量的培训规范、培训教材以及国家职业标准的落地,行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当房地产市场从“快周转”转向“高品质”,验房师这个曾经边缘化的职业,正逐渐成为重构行业信任的关键环节。从开发商交付前的“自检医生”,到购房者的“权益守护者”,验房师群体的专业化进程,无疑是中国房地产走向成熟期的生动注脚。在“房屋医生”们反复叩击墙面的笃笃声中,一个更加注重质量与透明度的房地产新时代正在悄然叩门,而这也与当下楼市回春,市场更加注重品质的趋势相契合。
新江北记者 孙汉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