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和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已成为城市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2月14日,“共启AI+ 新质赋未来”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苏州站)活动举行。
活动现场,人形机器人、智能控制无人系统、AI大模型互动虚拟产品等百余款产品争奇斗艳。在本次大会上,一批来自常熟的企业也在现场重磅推出了各自的最新优势产品,生动展示了常熟AI企业的创新“硬实力”与独特魅力——汤恩智能科技(常熟)有限公司的TN10清洁机器人、苏州晓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布匹缺陷检测demo设备……
AI语音互动智能音箱
在常熟人工智能布局展示区,苏州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AI语音互动智能音箱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企业家的目光。声研院项目经理谭鑫介绍,这款产品集合了数字展示、AI交互、音乐模式、动态歌词等。AI大模型+智能绘图,用户可通过语音同步生成图像绘画,并支持多语种对话,满足生活资讯工作学习娱乐等多场景应用。“展示模式下它是桌面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数字艺术品;交互模式下它是用户与ai沟通的媒介;音乐模式下它是一款具有可视化3D音乐动效、3D歌词等特点的高质量音响。” 谭鑫说。
服装与AI大模型的“碰撞”,让老赛道焕发新生机
服装行业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行业,竞争激烈且不断变化。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观察到,在大会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布环节,“常熟AI”亮点频频,服装与AI大模型的“碰撞”擦出了亮眼的火花——
新技术为羽绒服“换皮肤”“装大脑”!波司登羽绒服创意设计大模型现场发布, 据介绍,该大模型利用 AI+3D 数字化大模型进行服装设计研发。从 AI智能出图开始,通过 AIGC 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时尚元素智能生成、成衣概念图智能设计。服装美学评分+智能设计AI,从羽绒服装设计线稿到高保真效果图一键生成技术,为羽绒服装时尚风格变换快、设计创意要求高、样衣打样周期长等行业难点问题提供了完整解决方案。
波司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晨华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波司登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成为服装企业的佼佼者。自首款 AI智能设计的单壳冲锋衣产品成功量产后,AI助力持续打造爆款产品,已成功上市7款羽绒服产品,累计销售超过10亿。AI项目入选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重点课题、服装行业科技进步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得到行业认可!”
苏州飞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鞋服产业垂类大模型也在大会现场发布。据介绍,该大模型将AI大语言模型和垂直产业结合起来,服务于鞋服行业生产制造。围绕鞋服工厂的“人、机、料、法、环”五个纬度,对单个智能体进行智能体建模,通过物联网设备感知产线上下游的款式和部件的完成进展、各部门完成部件的实时效率、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状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优化,并指导各产线执行对应的决策行动来完成生产工作。“AI大模型建设方案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服装企业的运营效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助力经济效益增长,也为服装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苏州飞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费翔说。
用AI赋能健康!共预警684次,准确率95%以上
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创造力,也正引领医疗卫生领域的变革。在大会上的典型场景案例发布环节,常熟市卫健委基于大数据的传染感知与分析平台展现出了AI赋能健康的广泛应用前景。
风险早期发现→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近年来,常熟市疾控中心基于常熟市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充分调研国家、行业及常熟市疾病标准,构建了15个传染病的监测预警防控数据模型,对区域近15年时间跨度、690万患者、4900多万份病历数据,根据标准算法拆解症状、体征、炎性指标、诊断等信息,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抽取症状等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病例纳排入组,截至2025年初已入库患者100余万人。结合算法模型,使用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构化解析大段文本,使用机器学习甄别,计算风险因素,从时空、时序等多维进行预警,提示疾控相关工作人员尽早干预,及时阻断传播途径,进而保护易感人群,实现防控全流程管理。
“常熟市基于大致据的传染病感知与分析平台自上线以来,通过算法模型及多维感知洞察模型,及时发出告警信息,共预警684次,涉及15个病种,预警准确率95%以上!”常熟市疾控中心应急科副科长肖焕表示,“数智疾控”的蓝图正在绘就。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疾病防控的进一步融合,监测网络将更加智慧,筛查关口将持续前移,免疫事业将更加惠民,助力健康中国早日实现。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常熟也正聚焦AI辅助诊断和辅助治疗等细分领域,全力突破核心技术,向医疗健康智慧化全速迈进。同时,在“全病例、全过程、全天候”人工智能合理用药服务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区域AI影像能力服务、肿瘤防治管理、膳食健康服务等应用建设,搭建更多落地场景。
10个项目签约落地常熟,总投资额超百亿
成鼎精密元件线性滑轨项目、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常熟中心项目、比艾克莱智能视觉捡测设备项目……大会现场,10个人工智能项目签约落地常熟,总投资额达101亿元。
一项项应用不断推广、一个个项目签约落地的背后,是常熟夯实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助力产业发展走深走实的政策组合拳。
近年来,常熟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增强发展人工智能的本领,建强建优智算未来城,着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去年12月31日,常熟印发《常熟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让常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路线图愈发清晰鲜明起来——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纺织服装、检验检测、外贸新业态等重点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培育具有常熟特色的“人工智能+”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以应用牵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争取快递无人配送示范区等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
现如今,常熟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70家,主要产品涵盖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无人机、智能安防等领域。常熟也正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推动AI技术融入千行百业——常熟联通、飞榴科技合作建设“AI+纺织服装”项目,形成“苏州服装产业工业大脑平台”;加强与科大讯飞、华为等龙头企业合作,统筹推进电商大模型规划建设,建设“AI+电商”新模式;还有“AI+检验检测”“AI+金融”“AI+低空巡检”“AI+农业”“AI+交通运输”“AI+社会治理”“AI+建筑”……“让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常熟真抓实干,正在让梦想照进现实。
在常熟,创新更有力、应用更丰富、生活更便利,新的城市未来正不断走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