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离家65年的“国家的孩子”李亚萍回到了无锡宜兴的家中;2月12日,“国家的孩子”胡英华与离散65年的宜兴亲人团聚;2月2日,“国家的孩子”高芳回到了阔别65年的安徽无为老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孩子”回家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他们之所以能够寻亲成功,得益于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团圆行动”,以及持续完善的DNA大数据库和各地寻亲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宜兴大爱无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者
这两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连续报道了胡英华和李亚萍与亲人团聚的过程,感动了众多网友。两人能够和家人团圆,无锡宜兴大爱无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李亚萍的寻亲为例,她做了基因检测显示三代及以上表亲为宜兴的汪顺松,但汪顺松家中并没有亲人送走。不过志愿者周六君等人并没有放弃,而是找到汪顺松90岁的父亲了解情况,带着他父亲奔波3000公里,采血30多人,还请汪顺松80岁的舅舅手写了家谱,列出了所有可能的名单,最终从汪顺松舅舅家的姑妈亲戚中找到了李亚萍的家人。
2025年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对李亚萍、蒋行娟、蒋优娟的血样DNA检验后,经数据比对结合背景调查,李亚萍、蒋行娟、蒋优娟符合全同胞关系。此时,众人才知道,汪顺松的外公和李亚萍的外婆是兄妹(姐弟)关系。
团队负责人周六君称,他们主要帮助宜兴的寻亲者找家,从2023年10月至今已经助力30多个寻亲家庭团聚,包括十多位“国家的孩子”。团队成员周岳英称,帮助更多寻亲者团聚,就是她最大的心愿。李亚萍坦言,自己也会成为寻亲志愿者,帮助还没有找到家的兄弟姐妹回家,“这也是我对帮助我的人报答。”
在无锡江阴,也有一支寻亲志愿者团队。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自2010年起开始关注“国家的孩子”的群体,不仅举办了三次大型寻亲会,还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开展寻亲交流会。协会会长李勇国称,“国家的孩子”中年龄最大的已经超过70岁,最小的也已经60岁。志愿者在帮助“国家的孩子”走访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包括寻找当事人的艰难、信息的不对称、交通与沟通的不便等,但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志愿者们都坚持不懈,努力为“国家的孩子”铺就回家的道路。
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志愿者
每次参与“国家的孩子”的团圆,都令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吴霞深感动容,也更加坚定了助力“国家的孩子”寻根的决心。她说:“这份爱与希望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传递下去,直到每一个‘国家的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家。也希望所有还未回家的寻亲者不气馁、不放弃,耐心等待回家的那一天。”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大队长乌达木现场见证了李亚萍和胡英华的团聚。据乌达木介绍,锡林郭勒盟公安局从2023年4月开展专项工作,为“国家的孩子”寻找亲人,至今帮助了41个“国家的孩子”寻亲成功。他认为,“国家的孩子”能够寻亲成功是多方努力的结果,需要公安机关、寻亲志愿者和媒体记者的共同付出。在胡英华和李亚萍的团圆现场,有很多寻亲者主动来找乌达木团队采血。他表示,团队接下来会不断完善寻亲机制,比如扩大采集血样的范围、加强技术人员的排查能力等,从而帮助更多的“国家的孩子”寻亲成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视频剪辑 张笑疾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