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联合+荧光导航手术!他们太会了,患者术后一周出院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2-11 17:49:32

消化内镜+腹腔镜,双“镜”合璧、里应外合,再添荧光导航加持,让这台手术更加精准、微创和安全。近日,镇江江大附院(江滨医院)胃外科团队为一名早期胃癌患者成功实施双镜联合+荧光导航手术。

手术

中年女性罹患胃癌,专家团队精准施策

今年58岁的吴女士(化名)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不适伴反酸,她在当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病理报告提示“胃体前壁中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粘膜固有层内少见印戒样细胞”。为求进一步治疗,吴女士来到江大附院胃外科就诊,门诊拟“胃恶性肿瘤”收入院。

结合吴女士的病史及相关检查资料,胃外科团队评估认为吴女士属于早期胃癌。对于早期胃癌,胃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手术该如何做?切除肿瘤的同时能否最大限度地保留胃组织?术后能否快速恢复……这一大堆问题让吴女士十分焦虑。看出了吴女士和家人的担忧,该院大外科主任兼胃外科主任范昕来到病床边耐心地解释,针对吴女士的病情,可采用一种全新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双镜联合+荧光导航手术来精准切瘤。该手术利用“双镜联合”与“荧光导航”两项新技术,既能有效治疗胃癌,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胃的功能。

范昕针对“双镜联合”进一步解释,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和保功能手术成为患者和医生的共同追求。近年来,“双镜联合”手术因其在微创和保功能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重视。近日,《中国胃肠道肿瘤双镜联合手术临床实践指南》发布,为“双镜联合”手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建议。听了专家的分析和解释,吴女士和家人打消了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手术

双“镜”合璧切除肿瘤,荧光导航精准清扫

经过术前胃外科、消化内科、麻醉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讨论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按既定计划实施。首先,在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何亚龙操作的消化内镜协助下,胃外科主任医师范昕、副主任医师殷凯用腹腔镜与其“里应外合”,为吴女士实施了双镜联合下胃病损切除及胃病灶周围ICG(吲哚菁绿)粘膜下注射。

在病理科快速冰冻病理切片确认切缘阴性后,根据ICG荧光导航清晰显示的病灶周围淋巴结,手术团队沿淋巴管依次清扫了淋巴结。由于该手术是微创手术且保留了整个胃组织,术中出血极少,吴女士术后恢复顺利,一周后出院。

范昕介绍,双镜联合手术(LECS)是指应用腹腔镜及消化内镜在手术中进行协同操作,从而达到既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又保功能的效果。该术式通过结合两者的优势,既解决了单纯腹腔镜手术定位不准确和切除范围不足或过多的问题,也能为减少内镜手术可能出现的出血或穿孔等术中并发症提供保障。LECS不仅具有现代外科手术精准、微创的特征,也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是目前胃肠道肿瘤外科治疗的热点。而ICG荧光显像及淋巴结示踪技术,可直接观测到荧光标记的胃癌病灶及周围的淋巴组织的位置、大小、边界等。

“双镜联合”与“荧光导航”两项新技术的结合,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也实现了精准切除肿瘤和淋巴结清扫,避免了肿瘤残留,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治疗

这些防癌建议,助你科学远离胃癌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位的恶性肿瘤。胃癌治疗效果取决于是否能早期诊断。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胃癌高风险人群: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

胃癌防治建议:

1、胃癌风险筛查

建议40岁以上普通大众,按胃癌风险自评→生物标志物初步筛查→内镜下精查的次序,逐级进行胃癌风险评估及筛查。

建议45岁以上的胃癌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2、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明确诱因。建议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以降低胃癌发病及相关死亡风险。

3、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减少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 姚奕涵  钱小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