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长徐曙海交出丰厚的民生答卷
扬子晚报网1月15日讯(记者 万凌云)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10周年,镇江的“民生”答卷如何?1月13日,在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徐曙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交出答卷。
徐曙海说,我们始终铭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办好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024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保持安定有序。既定的116项重点工作任务、40项民生实事项目得到较好落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其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8%以上。
徐曙海说,一年来,我们努力在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我们深刻把握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区域协作发展趋势,推动融合发展、开放发展更见成效。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历年违法违规用地问题整改率位居全省前列,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保持增长,新认定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71个,城市让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特别是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建现象,我们出重拳开展违法建设整治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拆除违法建设42.5万平方米、修复城市管养道路34.1万平方米,整治提升干线公路255公里,将违建列入诚信联合惩戒,违法建设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城乡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古运河整治后水清岸绿、灯火流萤,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
会场
一年来,我们努力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上展现更大作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4.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1.1%,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我们铁腕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问题和移交的信访件,一件一件调查核实,一类一类加以解决。持之以恒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统筹推进太湖综合治理,全年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35项,升级雨污管网34.4公里,新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33.6平方公里,新建成生态河道163公里、累计达到1281公里,新增造林1.9万亩,修复湿地1000亩,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发现珍稀濒危物种37种。
徐曙海表示,镇江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力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实施绿色制造重点项目39个,全市单位GDP能耗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下降目标。能源低碳转型有序推进,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长54%,绿色电力消费量增长61%,句容抽水蓄能电站1号、2号机组投产发电,五峰山长江大跨越输电工程(目前全球最大的“交改直”项目)竣工投用,全省首个电碳服务综合站在丹阳成立。交通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完成京杭运河镇江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铁路、水路区域货运量比重预计达到53%;镇江港刷新接靠船舶最大吃水纪录,货物吞吐量达到2.95亿吨、创历史新高,增幅在全省长江港口中排名第一。
会场
一年来,我们努力在加强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上展现更大作为。就业、居住、教育、医疗、养老、抚幼、文化、助残等领域的民生保障和改善持续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质量效率稳步提高。扬中市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丹徒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通过了教育部评估认定核查。我们始终把“三保”放在优先位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78.1%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为1.8万多名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向7.2万多名困难对象发放保障金4.6亿元,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徐曙海说,我们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细作“精网微格”、“四治共融”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从细微处入手服务群众,用点滴事温暖民心,矛盾纠纷实现“一揽子”调处,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有效彰显。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