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创业是“生活”,而笔下流淌的是“诗和远方”
2025-01-07 21:29:53

2025元旦诗会暨《像我这样的人》诗歌分享会合影。

“撞钟的人已经老去,而钟声依然年轻……”当主持人将这首诗朗诵出来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2025年1月1日下午,无锡运河中央公园运河8号会客厅,一场由无锡市诗歌学会主办的名为“新年里的第一首诗”2025元旦诗会暨《像我这样的人》诗歌分享会在这里举行,无锡市诗歌学会原会长浦学坤、金山等无锡籍诗人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不仅有关于诗歌的创作交流分享、现场写作三行诗等环节,无锡太湖学院文学社的一群学生还带来了诗朗诵,现场还有新书《像我这样的人》签名赠书。80后安徽籍企业家、无锡市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无锡市诗歌学会会员方玉,携其诗集《像我这样的人》出场,并分享了近年来的诗歌创作感受。方玉诗集《像我这样的人》封面。

像我这样的人,诗歌是另一重人生

诗人方玉,原名李正保,无锡市河马消防器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走上创业道路将近20年。他曾在《无锡商报》《音乐周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2016江苏诗歌年选》等发表多篇诗作,写有歌词代表作《你的身影我的爱》《茉莉花开郎归来》《旅行者》等,2024年出版首本诗集《像我这样的人》。

他对于诗歌深沉而绵长的喜欢,在其幼年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出生于教师世家的他,一直深受着文化的浸润,迷恋国学和诗词,对于人生一些形而上的问题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选择创业,成为企业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大展身手,这是人生一条重要的线。但人生之路无疑如同经纬线一般并行不悖,除了创业,做一个诗人写诗充实生活,继而出版诗集是人生另一条路。

方玉《像我这样的人》收录其诗作149首,主题内涵跨越了青年时期到自主创业期间对于人生、人性、情感的感悟和思索。

元旦诗会活动现场,方玉说自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读了海子的诗集,被他的短小诗篇击中,其唯美浪漫的诗歌语言好比一支出鞘利箭深深击中了他的内心。“从开始创作诗歌之初,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有了一件心事,那便是将自己写作的诗结成诗集。”

在前行途中,为了让这个心事了却,他着实付出了许多,也一直在等待良好的机遇出现。2018年,幸得《扬子晚报》诗歌版主编、诗人龚学明为其写序,一气呵成整理数年间写成的诗作但却遇到了疫情,出版诗集的愿望暂时搁置了。

搁置数年,直到2024年8月,方玉遇到了气质、志趣相投的诗人、评论家汪贵沿,这次的机缘也终于促成了诗集《像我这样的人》最终得以付梓成书。“我很感谢这一路以来,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们,当然我也感谢诗歌,让我的人生得以拥有更多可能。”

方玉和无锡诗歌学会原会长、著名诗人浦学坤合影。

诗歌里的时间,往来无拘

面对宏大的时间,人们选择诗歌这种方式将时间定格,锻造永恒。时间不停前行,不同年龄段写就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诗句,透过它们,依旧可以捕捉到诗人方玉当时的心境。

“躺在草原上的成吉思汗和我一起/我来了/不是谁都可以/跨入你十七岁时的门坎/你十七岁/我也是十七岁/我想到那时/我们可以勾肩搭背……”《我是小虎》是方玉年轻时写作的第一首诗,诗中满怀着他对于美好未来和成就英雄自我的渴望。从青年到成熟,在创业的路途中,从销售起步学习到接手企业,在艰辛的探索中不断努力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身为企业家的方玉有着果敢和敢闯敢拼的品质。

“黑色的眼睛/带着可爱的理想走入草原/广阔无垠的草原/河马的家乡/住进一只温柔的狮子……”诗如其人,方玉诗作《温柔的狮子》充分展现出其在人生路途中勇往直前、不断摸索的品质。

“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我选择以写诗的方式建造一个诗意化的世界。”方玉说。这些发自内心的真诚诗句,实则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我喜欢,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我喜欢,一个人/数着面前的高楼……”一首简单清新的诗歌,清晰明了的日常意象连缀,传达出他对宁静有序生活的向往和赞颂。

主题有小有大,对于诸如生死这样宏大的命题,他透过寥寥诗句:“我希望在我死后/看能否把我仅剩下的那一部分/发配到太阳上去/任由它翻滚/直至燃烧至灰烬……”(《写给灵魂》),表达出对于生与死豁达通透的思考,给予人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度反省。

“诗歌艺术化的世界与我对于诗词的热爱亲密相连,像我这样的人,从不拘泥于一种限定的身份,做企业家一样可以写诗,我会一直捕捉灵感,用心写诗。”方玉如是说。刘亚

附:序方玉诗集《像我这样的人》

龚学明

从来,诗人都不是个职业,而各自另有所为。艾略特是银行家,弗罗斯特曾经长期在偏远的农场做着农夫,史蒂文斯是律师。更早一点的兰波做过漂泊的水手,更晚一点的布考斯基做过洗衣碗工、卡车司机、邮递员、加油站服务员、船员文员等。我之所以要列数一些著名诗人的职业,是要说明一个问题,诗歌不属于某一种人,或者某一种职业。诗人从表面看是看不出来的,认定一个人是不是诗人自然要看作品本身。方玉的职业是经营企业,做得很成功,应该平时很忙碌。但他的诗像他的经营业绩一样也不断给人以惊喜。在奇怪中,其实并不奇怪——正如前面所说,诗人不是职业。

那么,诗歌是什么?诗歌是诗人心灵深处的黄金;诗歌是诗人灵魂中的钻石!

诗歌在阳光下耀眼,在夜色中一样放光。诗歌是人类最美的部分,是从精神到物质(文字)的美妙过程,是语言的明珠。茨维塔耶娃的一首《我的诗,写得那么早》的诗中,描写诗歌是什么,“我的诗,写得那么早,写在/我完全没想到可以做诗人的时候,/喷出,仿佛急速的水流/或是礼炮炫目的焰火。//而它们匆忙得像一些小魔鬼,不知怎的/就溜进了烛烟缭绕的教堂,/哦我那青春和死亡的诗,/——还不曾有人读过!//它落满灰尘,一直摆在书店里/(没有人会向它瞅一眼!)/我的诗,珍藏的美酒,/会有它们的日子!”原来,诗歌还是“水流”、“焰火”、“小魔鬼”、“美酒”。诗歌是深思、沉淀的产物,也是灵感、激情的产物。诗人方玉,不为繁忙工作所囿,不时有诗意勃发,这是可喜可贺的,也证明他是真正有诗人气质的,具备了成为优秀诗人的基础和潜质。

诗人虽然不是专职的,但诗歌却受着诗人生存环境的影响,与其年龄、视物所见、所受到的阅读和修养密切相关。放置在我眼前的方玉的诗集《像我这样的人》中的136首诗,无不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一,时间是诗歌不可回避的命题

其实,方玉还很年轻,但岁月匆匆,他也到了回忆过去的年龄。打开他的诗稿,回忆性的题材很为醒目。他一直回溯到了童年,又顺流而下,写到了少年和青年。他写童年,一下子写了3首。回忆总是美好的,但因为已经逝去,故而带着淡淡的忧伤。他说,“童年像一朵花/童年像一只鸟/童年像一头牛/牛在山头/鸟在枝头/花已盛开/”,显然这是写他出生的童年农村。在诗里,很快他的笔锋一转,“童年又像是隔着/一座远山,一条河流”,童年只能远观,而不再能进入。每个长大的人都是这样,都会有这种很遗憾的感觉。他又写十七岁,写青春。《十七岁》的诗不长,但简练,“十七岁的季节/像两片笋叶/在十七岁时慢慢被/掰开。十七岁时的我/常常在夜晚/仰望星空像鱼儿/隔着玻璃缸/看外面的世界”,表达得很准确,一种从童年长大后被外界牵引而又渴望牵引的心态,他的世界正面临着变化,有惊喜,也有担忧。青春在心里躁动,他的内心是复杂的,他把自己比作飞鸟,写成《我是飞鸟》的诗歌,“我宛如飞鸟。/在归来的路上练习着飞翔。/所有的山脉一水向西。/不想抬头的刹那。/却又无法开心起来。”在热血沸腾的时候,他的内心依旧那样清醒,这让他痛苦。

诗人都是敏感的。对过去的回忆,进而在诗歌中感叹,归根到底是对时间的诗写。古今中外的智者和诗人无不慨叹时间的无情,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郭小川也说,“在无限的时间的河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诗人都是在用诗句将逝去的生活经历,在文字上留住。

二,对生命、生死的不解和困惑的诗性设问

读方玉的诗,让我吃惊的是,在他的不少诗里面,都涉及到了生命话题,甚至对今世和来世的思考,因此,他的诗里还有一些玄思的内容存在,有着对不可知的部分的探测。在诗歌《轮回的记忆》中,他说,“总感觉这是一次轮回转世/很多场景/都似曾相遇/我错愕得超乎言语/可惜一转身/又只能再陌生中继续//你不经意间的那一点提示/叫人欣喜/却总抓不住头绪/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故事/想起又忘记/忘记又想起//”。难道,他曾经活过一次,这是再次来到人间。其实,他的这种感觉很多人都有,一个陌生的空间,理性告诉他是第一次来,而感觉却说,怎么这么熟悉。这些有待科学、心理学、记忆学来解析。因为没法用理性来理解,诗人只能借助诗歌,以感性的形式来抒发。他还有一首诗,叫《前世今生》,“我许你。半世的姻缘/等到来世/要去兑现//在掌心画一个圆圈/写上你的名字/就像一枚红印摁压在手心/无法抹去的痕迹//来世/我们必然要相见/不论谁先问起/只因我们来世有约/前生有缘”,诗似乎写的是爱情,但也可折射出他的世界观,生命存在着生死轮回,生命可以重来。这当然更多的是一种愿望。

他有一首诗,叫《致死去的亲人》,是一首很感人的诗,“……二零壹陆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夜/阳历。/我又一次梦见外婆和奶奶的逝去/其实她们真的已经逝去/可是为什么/请你们谁能告诉我。/说说!/要么老妈你先说/因为你。/是第一个弃我而去的/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在我五岁时。”他写的是一个梦,梦见他的亲人在他的梦里再次死去,这是个伤心的梦,不解的梦。在诗中,他很无奈,也很痛苦。诗歌写得留出很大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答案。

荣格在他的自传中说,“我生命中唯一值得讲述的事件,是当永垂不朽的世界突然闯入这个稍纵即逝的世界时所发生的事件。因此,我主要地叙述了内心的体验,在如此体验当中,我概括了自己的梦和幻觉。这些东西,构成了我科学研究的主要素材。它们是火红的岩浆,将需要加工的石头淬炼成形。”生命虽如此奇特而不解,时间、生死等让我们在诗歌中不断抒发自己的疑惑,构成了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鲜活的生活内容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方玉的诗并不都是如此沉重,毕竟他还年轻,毕竟生活中的亮点多多,它们不可避免地成为诗人写作的来源和归宿。他的诗写日常的生活,写所见,写爱情。《风中少女》这样写,“在长满丁香的路上/你踏着清风走来/空空的原野/莫名的忧伤”,诗人是多情的,对于美,有着一种伤痛。他写《窗外》,他是那样的本真,诚实,“露珠本能地挂满玻璃/窗格外的阳光/如此灿烂/青砖堆砌围绕着花台上的世界/在传递着/还没有老去的故事”。他是个可亲的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想着女儿,不忘为女儿写诗,《女儿和小花》中这样写,“小花是一条狗/女儿属狗/小花是朋友/狗年送给女儿的礼物/女儿的乳名叫花花//花花特别喜欢小花/小花也特别爱这个家/用它一生来陪着她”。多么温馨的画面,很细心的观察。他的《夏荷》写得别具味道,从客观到主观,从所见到所思,他的思维是一个对生活仍旧保持着乐观和想象的年轻人的思维,充满着亮色和对未来的期冀,“因为风的原故/我喜欢夏荷/一个个矜持的荷花/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仙女/被推来推去//因为雨的原故/我喜欢夏荷/一个个撑起的荷叶/远远望去。就像一把把绿油伞/掅在仙女的手中//因为我的原故/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欣赏/一场空前绝后的舞蹈/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看到她们涨红了脸/温柔而妩媚”。在一个娱乐甚至颓废的时代,用现在时尚的话说,方玉在诗里体现的“三观”是正的,是可塑造的。

方玉对诗的追求不会白费,就像他的事业一样,这是他的事业的一个部分,生命的一个部分。只要假以时日,不断琢磨,扬长避短,方玉在诗歌上的成功可期!继续!

龚学明南京大学中桥畔

2020年春末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