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课程搬进公园 常州解放路小学开启科学教育新路径
来源:紫牛新闻
2024-12-12 21:19:17

在常州市解放路小学,孩子们的科学课堂已经不再局限于四方的教室,而是搬到了绿意盎然的红梅公园。在这片开放的自然场景中,学生们亲近自然、探索科学,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这一切,源于该校精心打造的“亲近自然公园课程”,让科学教育不仅有了“场”,更有了“趣”。

依托园林资源,破解“自然缺失症”

“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而科学教育需要真实的场景支撑。”解放路小学校长蒋琳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自然缺失症”逐渐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普遍现象。解放路小学借助常州国家级“园林城市”的资源优势,依托学校周边的红梅公园,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公园课程”,让孩子们从教室走进公园,在自然中探索科学的奥秘。

解放路小学科学教研组的骨干老师王奕表示:“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好奇心,而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红梅公园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仅能支持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帮助孩子们重建与自然的联系。”

多维开发课程,让公园变成科学实验室

围绕小学科学教材内容,学校开发了一系列与红梅公园资源高度结合的课程,包括“公园实景课”和“跨学科主题课程”两个模块。

在“公园实景课”中,学生们分年级梳理科学教材中与公园资源相关的知识点,例如观察植物生长规律、记录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探究微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等。一年级的孩子们走进公园,捡起落叶创作贴画;高年级的学生则通过显微镜观察土壤微生物,从小现象中发现大自然的奥秘。五年级学生邱奕铭兴奋地说:“在公园上课太有意思了!我发现了蚂蚁是怎么搬运食物,还想研究它们怎么找到家。”

而“跨学科主题课程”则打破学科界限,将科学知识与语文、美术、数学等学科相融合。例如围绕“公园里的四季”这一主题,学生们不仅记录植物的变化,还创作诗歌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学校副校长戴彩娥指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融合型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科学思考,同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专家指导与全员参与,确保课程落地有声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还特别邀请了科学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唐剑多次深入学校,对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进行论证。“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真实兴趣点和周边资源,解放路小学的公园课程模式为科学教育的落地提供了有益借鉴。”唐剑表示。

为了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参与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公园课程的兴趣点,共获得1700多份有效反馈。这些意见被筛选后,融入了24个核心课程主题中。

从课堂走向社区,让科学教育惠及更多孩子

解放路小学的“公园课程”不仅局限于校内实践,还通过与周边7所成员校联动,共同推动科学教育模式的普及。今年,学校以“落叶贴画”课程为案例,在常州市科学教育年会上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

学校还通过编制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确保课程模式可复制、可推广。教师手册将教学设计转化为“课本式”工具书,帮助老师快速理解并实施课程;学生手册则提供了任务指南和学习评价标准,让孩子们在有趣的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走向未来:持续拓展与优化科学教育

解放路小学的“亲近自然公园课程”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学校并未止步于此。校长蒋琳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提炼公园课程的实施模式,并与更多科普单位合作,让科学教育更具深度和广度。”

学校计划开发六年级“公园微生态”课程,以微观世界为主题,通过显微观察、数据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学校还将探索绿色能源、智能生活等前沿主题,让科学教育更贴近未来生活。

“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是无穷的,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把这种兴趣转化为能力。”张梓妍老师这样总结道。

通讯员 张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靖宇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