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加工撑起巾帼创业梦,带孙、赚钱两不误
来源:紫牛新闻
2024-12-07 22:37:25

扬子晚报网12月7日讯(记者 徐媛园)本周,扬子晚报记者跟随省妇联新媒体中心前往睢宁县、邳州市开展新媒体采风活动。记者在邳州市岔河镇看到,这里村里的老人们,忙时干农活,闲时绣香包。“做梦也没想到以往看不上的针线活如今竟然能挣到钱。”村民说。

火红的香包琳琅满目、翠绿的白菜挂件精致可爱,在岔河镇岔河村“手工活妇女微家”小屋中,妇女群众正在一边“拉呱”,一边制作香包。手工活动的组织者和培训师董艳站在长条桌的一侧,耐心地指导着大家,“我接到单子后,就会分发给各个村的妇女,她们还可以在家里完成手工活,既不影响照顾家庭,又能增加一份收入。”岔河村村民董艳于2010年创办了十二生肖香包来料加工点,带动400多名妇女从事手工活,除了本镇,还辐射到四户、邢楼等周边乡镇。除此之外,镇妇联还为大家设计了“女性健康小屋”“茉织华暖心小屋”“爱心妈咪微+”等一系列特色服务平台。这些平台不仅为妇女们提供了学习手工技能的场所,还成了她们沟通交流、分享快乐的温馨家园。

在邳州市文化馆的活动室,柳琴戏非遗传人杜桂芳正在开展公益培训。学员们探讨着身段和姿势,伴随着婉转悠扬的柳琴戏,一齐挥动衣袖,载歌载舞。杜桂芳向采风团介绍,柳琴戏,又叫“拉魂腔”,是徐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剧种。杜桂芳13岁从艺,多年来,她在传统唱法的基础上丰富了柳琴戏的唱腔,在剧情创意、舞蹈编排、音乐创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在文化馆、老年大学、中小学等开展公益教学,致力于让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在文化馆二楼非遗展厅,邳州花鸟字非遗传承人汤向云向采风团展示了花鸟字作品。花鸟字的一笔一划都以花、鸟、虫、鱼、兽等动植物为表现形式,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汤向云说,邳州花鸟字是由汉代蔡邕的“飞白书”演变而成的,她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花鸟字,到她这一辈已是第六代。为了将花鸟字更好地传承下去,汤向云通过线上线下展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免费教学,让花鸟字发扬光大。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