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四十载 逐梦新征程——这两所学校建校4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举行
2024-12-01 12:56:25

11月30日上午,众所期待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共同建校四十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金鼓齐鸣声中拉开帷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和,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长周明,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吴秀亮,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耿华萍,江苏警官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进,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岳嵩,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越峰,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伟,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班子成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校长赵林刚,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校长杨军,及省内外高校和基础教育领域的领导专家,驻地街道、企事业单位代表,新区中小学、幼儿园代表,退休教师代表,校务委员代表等出席。

为国育才 谱写教育答卷

40年前,伴随着扬子石化公司的成立,两校就此诞生。从为扬子石化职工子女及周边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起步,发展至今已成为南京市教育领域的一张响亮名片,40载春秋代序,扬子中学与扬子一中携手共绘教育图景。

现场,赵林刚做两校高质量发展汇报,回顾了扬子中学与扬子一中40载携手共绘教育图景的历程。他表示,扬子中学传承着“南师”“扬子”“新区”三个基因,四十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未来扬子中学将坚持“至精”的使命之责和“精微”的发展之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市域一流的现代化的高品质示范学校,为培养出服务国家的拔尖创新人才,作出自身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接力育人 传承扬子精神

40载教育征途汇聚着两校历任校长的办学智慧。薪火相传,使命共担。现场,象征着四十年办学精神的火炬燃起,从两校历任校长的手中传递给赵林刚校长、杨军校长,象征着两校始终以不变的教育初心,成就江北新区初高中协同育人典范。

卌载岁月耕耘育桃李,两万学子笃学竞风流。40年来,两校锻造了一支理念先进、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他们坚守三尺讲台,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品格,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他们是教育路上的燃灯者,也是“精雅功勋教师”,吴秀亮、王伟为“精雅功勋教师”颁奖。

现场,1997届校友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翟俊宜,1999届校友礼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智渊分享各自的成长故事,1990届校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通过视频,为母校送上诚挚的祝福。部分校友代表也来到现场,共同见证扬子中学和扬子一中办学40周年的重要时刻。

着眼未来 启动“五大行动”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南京师范大学与扬子石化联合办学成立“南师大附属扬子中学”以来,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岳嵩表示:“未来,南京师范大学与扬子中学将继续合作锤炼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注重深化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创新之路。”

40周年是学校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一个满怀豪情的新起点。活动中,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精澄至美”幸福校园建设行动、“院士”“大国工匠”领航成长行动、“人工智能+”智慧育人范式探索行动、“双高合作”精朗学子精雅教师培养行动、小初高“协同聚力”拔尖创新人才共育行动正式启动。黄和院士科普基地、扬子石化“大国工匠”校园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依次揭牌。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越峰回顾了两校的办校历史和办学成果。他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子石化将一如既往地履行社会责任,与两所学校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王伟表示,新区正重点聚焦推动各学段提质扩优、加大教师和教研队伍建设、放大名校教育资源优势、深化自主办学改革等方面,谋划一系列创新思路和务实举措,以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新区高质量建设。他希望两校能传承宝贵经验,创新发展路径;加强全面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发挥带动效应,打响教育品牌,把学校办成质量更加卓越、内涵更加丰富、品牌更加响亮的“高品质中学”。

锚定至精 绘就崭新蓝图

活动中,扬子中学师生深情的朗诵、激情的民乐演奏,以及充满青春气息大合唱,表达对学校“至精”教育的理解与热爱,向在场观众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面貌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午,黄和院士团队,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翟俊宜,江苏省工商联研究室副主任、知名作家秦天围绕生物技术、纳米科学、文学与生活等主题开设讲座,与扬子中学与扬子一中师生共话高质量发展。

校园,至精为尚,精澄至美校园建设蓝图已经绘就;意气书生,志在兴邦,拔尖人才培养共育行动正在展开。站在新起点,全体扬子人将坚持守正创新,笃行不怠,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共同创造更加绚烂辉煌的明天。

新江北记者 杨彩红 通讯员 孙旭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