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教育局长论坛举办, 南京市教育局案例入围创新百佳
来源:紫牛新闻
2024-11-05 23:12:41

11月2日,第三届教育局长论坛在北京开幕。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北京市顺义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承办,中国教育报刊社为论坛支持单位。本届教育局长论坛以“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主题,围绕学校、城乡、群体、教师、教育治理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进行政策研讨、学术交流。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在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教育强国过程中,基础教育领域需要高度重视并重点抓好的十项工作。一是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树牢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三是坚决抓好校园安全工作。四是扎实落实扩优提质行动计划。五是尽快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六是全力推动普职融通。七是稳妥推动重点改革。八是做好农村学校布局优化和小规模学校调整。九是严格落实阳光招生政策。十是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的选配。

开幕式通报了“第二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征集与评审结果。100项优秀案例入选“第二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其中南京市教育局《综合施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入选,南京市教育局受邀在主论坛做案例交流。

多年来,南京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均衡和优质为城乡教育发展求解。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位居江苏省前列,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全省第一,普通高中高品质建设成效全省领先,教育整体水平和发展活力位居全国前列。在第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南京市获奖总数位列江苏省第一、全国省辖市第一。其中,浦口区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的《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获得全国仅有的2个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之一。

在致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践中,南京市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加大财政投入、推进资源辐射、聚焦质量提升、狠抓队伍管理、建立协同共育等六个维度,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较好实现了南京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跨越式发展。

维度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一体布局

全面落实教育资源规划布局,始终坚持科学研判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按照《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规定,全面落实基础教育用地资源。坚持以城带乡、以优扶弱,在财政投入、师资配备、资源建设等方面重点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倾斜,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协同共进的良好格局。

南师附中高淳学校(初中部)


维度二:加大财政投入,确保经费扶持

健全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原老五县学校基础建设、校舍维修、教育装备、内涵发展等项目。对在农村办园点就读的幼儿,按要求落实减免政策。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投入情况,列入对各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估内容。加大教师经费综合奖补力度。我市自2017年起,对从事乡村学校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政府专项奖励,奖励资金、奖励人数实现翻番。实施“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助力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维度三:推进资源辐射,强化优质带动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要求,重点支持新城新区、城乡郊县等薄弱区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紧密型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超70%。持续推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建立支持六合、高淳高质量发展机制,实施新一轮“城乡初中一体化发展联盟”“城乡小学发展共同体计划”“百所幼儿园城乡携手发展计划”等项目,力争以区域优质均衡带动全市城乡教育一体化深入推进。

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小学鹭岛校区


维度四:聚焦质量提升,强调多元赋能

全面实施县中振兴计划。组建县域高中“六校联盟”,市教育局每年提供资金支持,市教研室持续开展教育教学跟踪指导。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未来智能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变革应用研究,建设“未来教室”、开展“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项目研究”、优化“名师空中课堂·金陵微校”平台建设应用,以数字化赋能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维度五:狠抓队伍管理,注重骨干培育

加强校长教师队伍管理。推行全市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探索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开展校长职级制试点。实施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浦口、六合、高淳等区先后培养600余名乡村定向师范生。注重开展骨干教师培育。坚持省、市级高端研修项目向乡村教师倾斜、教师交流向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倾斜、教师职称评审向乡村教师倾斜、评先评优向乡村教师倾斜,充分调动乡村教师积极性。

维度六:突出关心关爱,实现应助尽助

加强弱势群体保障和学生资助。全面落实区、街(镇)政府属地责任,构建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并重的资助服务体系。2017年,在全国率先设立“普通中小学励志奖学金”,累计奖励困难学生7550人次。深入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2023年,成立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上线“宁育家”APP。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覆盖城乡社区的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与卫健部门开展“医教协同”关爱行动。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