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分校在江北新区属于后起之秀,建校以来始终坚守高质量发展之路,以“踏踏实实办家门口的好学校”为初心,用六年时间,将学校创成家长交口称赞的好学校、历届毕业学子引以为豪的母校,并连续两年获得江北新区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评估特等奖。
优质的学校,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六年来,浦外高新广纳人才,打造了一支强劲之师——专任教师142名,其中骨干教师占比31%、名校优师占比24%、研究生占比27%。学校从多元培训、科研引领、梯队培养等维度出发,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学术素养,促进教师发展成长。
以师为要 青蓝携手共成长
未来需要什么人才?跨学科思维能力、创新和创造力、学习力、沟通力……而这些能力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既需要自发,更需要启发与激发等多重合力,这对教师的跨界、联合、共创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助力学生抵达更好的未来,浦外高新启动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兰山夜话”,鼓励青年教师不断绽放自己的光芒。
在“‘小人物’也有春天”中,老师们一起看到困惑、迷茫如你我的平凡人如何理解并且迎来自己的“春天”;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与教育合体;在“校园福尔摩斯”活动中练就一双识人辨事的“火眼金睛”;从“重启地球”的100种方法中理解重塑学习的重要性;通过“MBTI人格测试”,如何与“压力、焦虑”共处……在一次次“开讲”中,老师们开阔了眼界、展现了自我、提升了能力,对教学和自身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教研、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发挥资深教师传帮带作用,学校不仅成立校内名师工作室、项目工作室,还请名师进校,成立“名师工作室”,由名师带徒,传播优秀的育人理念和带班经验。启动“青蓝工程”,力求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安排一位经验丰富、专业过硬、师德高尚的导师,以引领青年教师们在职业初期迅速站稳讲台,尽早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在近期举行的2024-2025学年“青蓝工程”结对仪式中,学校教学类、德育指导类、行政指导类共78对结对师徒,开启了一场充满智慧的教育共研之旅。
以赛促训 强师惠师提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断输出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学习输入。为引导青年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功和能力训练,鼓励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春季,浦外高新会面向青年教师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老师们在解题竞赛、专业展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环节中历练提升。
秋季,学校还有一场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学世界杯”——“兰山好课节”。活动旨在瞄准课堂,进一步落实目标精准、提问适切、语言简练、基础厚实、思维进阶等“问学课堂”评价指标,深入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课改之道。经过这样的大比拼,越来越多的教坛新秀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金奖获得者姓名被镌刻在“好课节”Logo雕塑上,他们深入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课改之道,在精进中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此外,青年教师成长课评比、暑期培训教学研讨展评、暑期论文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浦外高新不断深耕课堂,强化学科素养引领,形成常态听巡课反馈机制,守好课堂和教学常规,并以校内项目工作室、教师发展三级研修模式等多举措促进教师发展。
贴地研修 全面增进育人力
每年暑期,浦外高新开展校本培训,以通识课程、专项分享、案例研修、小组研讨等方式,为新学期蓄力赋能。每学期,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圆桌会暨“同心圆”班主任工作室研修——主题研修、方案解读、分组研讨。“在教育中,如何理解‘慢’与‘快’?”“让集体活动营养班级。”“如何开一节有内容的班会课?”“班级难题的解决智慧”……如今,圆桌会已经开了近60期。班主任们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蹦出智慧的火花,同时也在不断升华教育理念,理念教育的多样化、生命的参差多态性,以更加涵容、智慧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每一件班级事务。
此外,在学校领导带领下,教师们一起走进市、区特色学校进行学习取经,对标更高,瞄准更优,追求更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上新台阶。
正如校长金叶所言,今年是浦外高新办学第七年,也是学校“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年。办“家门口”的好学校的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下阶段的目标则是成为“更大范围的市域名校”,这对教师队伍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可喜的是,浦外高新已经有了详细方略,老师们更开阔、丰盈的教育人生也正在向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新江北记者 杨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