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一块生日蛋糕,双胞胎兄弟等了整整六十年
来源:紫牛新闻
2024-10-12 09:15:33

10月5日,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洛东村,61岁的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居民李正民吃到了同样61岁的洛东村村民叶福华喂的一口蛋糕,两位老人迎来了有生以来第一次一起过的生日,这对孪生兄弟自1964年分离60年后终于团聚,洛东村叶家也迎来了兄弟五人的第一次大团圆。

爱心接力,双胞胎六十年后聚首

9月20日上午9:39,远在河南的李正民把自己的血样寄到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三个多月后,宜兴市寻亲志愿者昌江涛收到了来自绍兴市嵊州市公安局民警商朝阳的信息:“武进洛阳镇洛东村中街新村叶福华1963,叶新华1956”。

从2007年开始就从事志愿寻亲工作的昌江涛高兴坏了:“本来要赶过去的,但单位还有工作要做,我想到之前在武进湖塘一次寻亲中认识的武进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覃露露,就电话联系了覃记者。”电话一打就通,“当时覃记者一听就表示,自己正好因采访认识洛东村委的工作人员,随即就打电话过去了。”

在得知事关寻亲,村委安排妇女主任秦小英找到了叶福华,询问叶福华“是不是有兄弟送在外面”,然后得到确定的答复后,叶福华得到了一条让他激动不已的回复:失散的兄弟找到了,已经通过志愿者团队和电视台找来了!

“随后我就接到了叶福华的电话,说当天中午简单吃个饭就跟哥哥叶仁华一起过来,”昌江涛向记者描述了收到消息后叶福华迫不及待的状态,“下午到了我这边,我们按照寻亲的程序采集了叶福华的血样,连同他的身份证件、照片等必需资料,寄给商朝阳警官做DNA二次比对。”

当天下午三点,DNA检测样本寄出,等结果出来后就能最终确认血缘关系,昌江涛告诉记者,联系的过程感觉分外“丝滑”:“以往即便找到了人,在联系的过程中总会有些环节电话打不通,但这次全程都是电话一打就通、人一找就有。”不过,昌江涛和兄弟俩都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在此次寻求中起到极大作用的商朝阳警官及其团队因故没能赶到团圆现场。

双向奔赴,兄弟俩都在寻找对方

时间回到六十一年前,1963年农历九月初三,李正民和叶福华出生在武进洛阳一个已有了三个男孩的家庭,两人的父亲当时在上海一家工厂上班,但一个人的工资无论如何都无法负担五个孩子的抚养,万般无奈之下,两人的父亲选择将李正民也就是双胞胎哥哥送给了工厂的上海同事收养。

“那个年代江浙地区很多农村人家孩子出生后因无力抚养,便会送到上海,其中极少一部分得到上海市民家庭的收养,绝大部分还是会被送到孤儿院之类的福利机构,然后由这些福利机构通过政府联系外地协调收养。”昌江涛表示,根据他们的了解,与李正民在1965年3月份一起被送到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的还有11人,“都是送过去后由当地民政部门分配领养家庭。”

叶福华告诉记者,对于送出去的孩子,父亲一直觉得不能去打扰收养他的家庭,“直到他去世前,告诉了我们哥哥的情况,我们就开始寻找这个分离了几十年的兄弟。”2009年父亲去世后,兄弟几人便去了上海寻找,“父亲原来是上海蝴蝶缝纫机厂的工人,工厂之后搬迁到了西安,收养哥哥的那个家庭也联系不上了。后开工厂又搬回上海,我们去找了工会寻找但一直没消息,就考虑是不是收养家庭有顾虑,我们就打算过几年再说。”回忆过往,叶福华表示,母亲生前曾说过对哥哥的想念:“她说,如果不是家庭困难,谁又愿意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呢……”

而在六十年里,远在河南的李正民也在养父母逝世后着手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几经周折却一直无果,“九十年代末寻亲的手段很少,就是一辆大巴车几十个人一起到宜兴、无锡,每人举个牌子,上面有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但没什么效果。”

值得宽慰:兄弟俩过得都不错

“接到村妇女主任秦小英的电话时,我非常激动,以至于秦主任一直让我‘慢慢说’。”回忆9月20日那天接到电话的状态时,叶福华依然很激动,“真的很感谢村委干部,能第一时间通知我!”见面后的交流中,李正民的思念也让叶福华哽咽:“哥哥嫂子说,平时还好,逢年过节他就会想,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哪里。”不过让他觉得欣慰的是,尽管是收养的孩子,哥哥的养父母视其如己出,“在那个年代,让哥哥读书一直到高中毕业,哥哥生了病也想尽一切办法治疗。”

到昌江涛处采了血样回到家后,一直处于发懵状态的叶福华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农历九月初三也就是十月五日,是他的生日,也就是哥哥的生日,能不能跟哥哥一起过这个生日呢?

得知这个情况后,昌江涛马上联系了商朝阳警官,希望这次DNA比对速度能加快一点,让兄弟二人在团圆的同时能一起过生日。

“商警官回复我说争取,但能不能赶在10月5日前出结果,他让我不要抱太大希望,但令人惊喜的是,9月30日上午,商警官给我发了条信息,就三个字:对上了!”昌江涛告诉记者。

说到这次寻亲,李正民表示,此前已经往南方跑了十几次,“六月初我看到了商朝阳警官的抖音号,联系上商警官后,他给了我宜兴志愿者的电话。”通过昌江涛等热心人的帮助,知道已经找到同胞兄弟时,李正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恍恍惚惚地怀疑“是不是真的呀?”而接到消息后的几天里,他一直都在想着:“白天晚上都在想,连着好几天晚上睡不着觉。”待到了老家,看到叶福华时,哪怕没有DNA比对,他也觉得“不会错”:长相一模一样!再看父亲的遗照,还是极为相似。

“我们这一批一起送过来领养的孩子基本都认识,养父母之家大多也相识,家里其他人会说是领养的,但养父母从来不说。”李正民告诉记者,也正是顾虑养父母的想法,他才会在二老离世后再寻亲。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商朝阳和警方,也感谢帮助我们寻亲的热心志愿者们!”这是李正民和叶福华这对分离六十年后首次团圆的孪生兄弟共同的想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毕俊星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