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家身边成长!南京一中首期中学生“求真”科学探究计划开营啦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9-29 12:26:56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和南京市第一中学的友好合作,9月28日上午,首期中学生“求真”科学探究计划开营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以下简称“南京分院”)举行。南京分院副院长陈江龙及系统各单位的科普部门领导、课题导师,和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居艳、副校长叶红及相关部门的领导老师共同出席了本次开营仪式。

院校合作,

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陈江龙副院长介绍,设立中学生“求真”科学探究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打通中学和科研院所的通道,为学生带去先进的科技创新理念与资源,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本次活动也是南京分院雄厚的科研水平和高层次的人才优势与南京一中优质生源和高水平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探索科教融合的新模式。他希望参与本期计划的导师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更大的热情,扎实推进本期计划的实施,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获。也希望南京分院与南京一中在科教融合、科学普及等方面能够开展更加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次机会,跟随导师认真学习研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将来为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期探究计划的实行是基于双方对科学教育共同的理解和追求,通过院校合作,将科研资源引入中学教育,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研前沿,参与真实科研项目,体验科研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南京一中居艳校长表示,在接下来的合作中,学校将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定期举办科学讲座研讨会,邀请中国科学院专家走进一中校园,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二是开展联合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的项目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三是设立求真奖学金,奖励在科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激励更多的学生投身科学研究;四是建立探索人才早期培养的机制,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成长路径。

4个同学为一组,

今年年底进行中期答辩

开营仪式上,南京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陈方圆为本期“求真”科学探究计划作了概况介绍。据了解,她本人也是南京一中的校友,1997年至2003年,她在南京一中中山南路校区度过了6年的中学生涯,她还曾参加过天文社团、文学社团等。她在化学领域攻读博士学位后来到南京分院工作。作为学姐,她为一中AP班的同学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学习思路,比如阅读文献的同时积极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利用仪器进行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等,她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探究期间不仅收获所学知识的脉络,还要了解科学实验研究的过程,保持对科学的热爱。最后,她祝福大家学有所获,在汇报成果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南京一中国际部主任吴荩萱介绍,因时代需求、学校发展、个人成长的需要,学校积极主动地对接了南京分院,达成了非常良好的合作。此前,双方已经通过会议明确了4个研究主题,4位同学为1个小组,跟随南京分院一位教授博导来进行实地探究。暑期期间,学生已经进行了文献调研,本学期他们将重点明确研究的主题,开展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并在今年年底进行中期答辩。大约在明年的三四月份,同学们会进行中期考核和答辩,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教授博导们的指引下,切实地产生一篇科学小论文。

学生表态:

勇于质疑,敢于探索未知领域

“我会珍惜这次科研探究的经历,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高二AP(1)班的夏锦源表示,自己正跟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宣磊老师进行科学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她看到实验室先进的设备,科研人员们态度严谨、不断创新,他们对科学的无限热爱深深地感染了她,也让她坚定了探究科学奥秘的决心。“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思维,积极面对每一个挑战,珍惜每一次实践的机会。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努力培养自己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敢于探索未知领域。”

来自高三AP(2)班的承子焱目前在做中草药的筛查,她表示自己此前对生物学很感兴趣,并且在高二时做了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实验报告。此次接触中草药研究,拓宽了她对医药学的认知,并帮助她调整了对事业方向的追求。她说:“中草药研究是在前人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有一定的药物基础,小的病症可以在短期内见到成效,这与我此前研究蛋白分子完全不同,所以我收获很大,感受最深刻的是数据可视化。未来我希望自己不仅能够进行药学研究,也能成为一名医生。”

活动最后,导师代表王英为大家带来一场科普讲座《神秘的天外来客——陨石》,她介绍了陨石的特征、鉴别方法、世界上著名的陨石以及其科学启示,还详细阐述了陨石的命名规则、编号、分类体系以及陨石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综合国力做出贡献。

通讯员贾婷婷 见习记者 王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视频 张华纬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