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小 蒜
来源:扬子晚报
2024-08-30 10:34:05

前天晚上,在银泰城的袁家村里就餐,突然,一缕久违了的气味飘进鼻孔,如一记小小的椎槌敲在心鼓上。停箸,溯源,眼睛即刻被拉直,那是邻座正在进食的一盘小蒜,切碎了的蒜头蒜叶,裹着红艳艳的辣椒汁,挑逗我的味蕾。那酸辣馨香的味道,曾经那么久地盘桓在我的记忆里。只一眼,我便真真切切地体会了一个词:口舌生津。

从名字看,小蒜,是蒜的缩小版。小蒜是独头蒜的缩小版,株型纤细,蒜叶类似于葱叶,圆柱形,中空。小蒜头的直径最大也不超过大拇指盖。小蒜站在大蒜的旁边,就像是爷爷身旁的小小孙子。想想也是,小蒜多生长在荒山野地,常年饥寒交迫,生境无法和人工圈养的大蒜相提并论,外观上,自然没得比。

然辛辣方面,可有一比。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小蒜的辛辣刺激,让贫瘠寡淡的日子,有了些许滋味。小蒜不开口,它的气味就是语言。当年,我们挖回小蒜,母亲会择出小蒜头和茎叶洗净切碎,拌入盐、醋和红红的油熟辣子,让我们夹在馒头里吃。那种酸辣辛香,实在是过瘾。关中人把女人怀孕后挑食叫“害娃”,那年月,害娃女子想吃新鲜食物的愿望常被穷光景击落,解馋的办法,就是去田间地头拔些蒲公英,卷了小蒜吃。

奶奶吃小蒜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二月小蒜,香死老汉”。

“为什么只是老汉觉得香?老婆婆觉得不香吗?”

“快吃快咽,就你贫嘴!”奶奶掰下一小块馒头,蘸了红红的小蒜汁咀嚼起来。用满是皱褶的眼睛,白了我一眼。

上中学后读《山海经》,一页页翻过,不期然看到一句:峡山,其草多薤、韭。注解说这里的薤,就是小蒜。心下窃喜,原来,这小蒜也在《山海经》里住过呢。忍不住回味一直伴随我童年的小蒜,想咂吧出一点上古神秘的草香。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露》是西汉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杂言诗。翻译过来就是:小蒜叶子上的露水,是多么容易被晒干呀。露水虽则今日蒸发,明晨又会落在薤叶上。而人一旦逝去,就再也没有醒来的时候。这首写小蒜的诗,歌词错落有致,变化多姿,感情缠绵舒缓,伤悲之情令人叹息不已。

三十多年前细雨霏霏的春天,乡间小镇的集市上湿漉漉的没有多少顾客。几个年少的女孩子,头戴草帽,人手一篮子小蒜站在街边的小雨里。她们亲爱的语文老师生病了,是可怕的癌症。女孩子们想用一把把小蒜换来的钱,为老师买一斤美味的软香酥。前一天放学后,她们结伴去东沟边挖了小蒜,回家拣去干枝草叶,洗净晾干。洗过澡的蒜头圆润莹白,绿白色的主茎纤细修长,叶子葱绿,像一篮子冰肌玉容的艺术品。她们站在街头,怅惘的心中想的是这些小蒜赶快变成点心吧,不然老师就要吃不到了。那天,伴着雨星飘落的,是淡淡的小蒜辛香。

多年后,每每吃到小蒜,我就想起那个飘雨的春天,想起那位已故老师的笑脸。

作者:祁云枝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