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扎根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面向市场打造优势学科专业,大力培养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记者从学校了解到,学校不断深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学科特色推进产教融合,深化就业市场开发,帮助毕业生与招聘企业精准对接。
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多维就业体系
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访企拓岗领导小组,按照“学校主导、部门主抓、各院主责、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思路,建设专业化、数字化、及时化的访企拓岗信息采集体系,形成“书记校长带头抓、分管领导靠前抓、就业部门统筹抓、二级学院逐个抓”的全员联动促就业机制,凝聚全院力量对接各方资源,扩大参与范围和走访调研覆盖面,努力为毕业生开发更多更优质的就业岗位。2024年,学院党委书记、校长积极参加访企拓岗就业专项行动活动,累计访企116家,集中走访省内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合计拓展2750余个就业岗位,一体化构建——科学运行、保障有力、体制完善、成效显著、精准赋能的学生高质量就业工作体系。
校党委书记吴访升与企业招聘会现场交流
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洪霄与企业招聘会现场交流
学校不断完善与政府部门常态化的合作平台,与常州市、昆山市、宜兴市、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市吴江区等多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校企深度融合促进共同发展为目的,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各类产业学院的建设,构建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创新纺织服装领域全产业链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成集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为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连续多年毕业生留常就业率40%以上,获常州市政府“青春留常”就业工作奖励。从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专业对口率超过6成,江苏省内就业占比80%以上。
利用区位专业优势,常纺院牵头组建现代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共同体并成为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全国职业院校美育联盟”、“全国托育服务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 、“新能源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 、“江苏纺织服装产教联盟”。
牵头成立“全国职业院校美育联盟”
优化学科专业,推进专业产业融合
学校一方面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瞄准需求主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强化建设特色专业,以纺织服装为产业基础打造相关专业设置,发挥专业集群优势,构建以高端纺织为主体的“时尚设计类、数字创意类、智能织造类、数字商贸类、健康管理类”五大专业集群,形成高端产业引领、文化创意赋值、智能织造支撑、数字商贸服务、健康管理伴生的具有“科技、时尚、绿色”特征的专业集群发展新生态。另一方面,学校精准调研人才市场需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适配度。不断完善支撑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坚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制定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贯通课内与课外,教学与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衔接,形成就业队伍加专任教师加班主任的工作合力。
此外,学校注重打造学生“第二就业技能”。以常州市政府“青春留常”人才政策为品牌、以服务本地文旅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依托,积极拓展学生第二课堂,以“学生社团”为载体融入城市文化活动中,通过爱好、特长打造“第二就业技能”。
与常州市钟楼区联合举办音乐人才夜市特色活动
深化市场开发,全面推进就业落实
常纺院依托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校企合作等资源开展校园招聘会,联动二级学院进行深层次对接,并将来访企业纳入学校就业资源库。通过就业动员大会、企业招聘、就业辅导等形式,发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等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就业工作开展。开展了江苏省2024年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暨2024“新能源之都”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开展人力资源协作对接交流会等活动,今年已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共计60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为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服务。
学校还充分利用纺织服装联盟,职业教育联盟等平台搭建产教融合中心。已立项高端特种功能纺织品产业学院、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学院、牵头成立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现代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共同体、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教联合体,积极开拓与企业深度合作,以岗促学、以践促行,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的就业人才。
近年来常纺院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均保持在96%以上,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稳步提升,多次荣获江苏省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