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南京中考成绩的揭晓,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情况,合理填报志愿。6月30日,扬子晚报特别推出“乘风启航·2024南京中招面对面”系列直播,本场我们特别邀请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副校长华国琴、教务处副主任陈旻走进直播间,为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支招。
“玄高海中班”“玄高志远班”强强组合
一举囊括市教育局八项大奖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是2011年由南京市梅园中学与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完全中学,分设太平门校区(高中部)和梅园校区(初中部),继承两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汲取两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推行“适性教育”的课程理念。2022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普通高中四星办学水平评估,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自2023年起,学校纳入一批次招生。
2018年开设的“玄高海中班”和2023年开设的“玄高志远班”,是学校联手省内强校,升级名校、名师优质资源的重要举措。
在2018年,学校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就合作办学达成意向,正式签约并挂牌开办的“玄高海中班”,让两校在教学资源、教师培训、教学研究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与交流,创造了包括同频管理、择优选送、资源共享、深度体验在内的办学模式。一方面,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委派骨干教师到玄高全程参与“玄高海中班”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引进激励机制,玄高根据学生在校表现,选拔推荐优秀的学生作为交流生到海中长期跟班学习,享受同等学习条件和资源。基于海中班的优越平台,玄高不断突破,缔造奇迹。近年来,高考推进率在同类学校中持续遥遥领先。玄高一举囊括南京市教育绩效评估全部八项大奖,实现大满贯。2024届本科、一本人数都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玄高隶属于十三中教育集团,从2023年开始开设“玄高志远班”,秉持“共建、共享、共进”的原则,与十三中本部“志远班”在课程设计、教育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力争与十三中本部在育人思想、教学进度、考查反馈、教学资料、特色活动等方面做到统一。
为学生量身绘制专属“发展路径图”
致力“给学生幸福而有意义的高中生活”
学生的成长需求,就是玄高的奋斗目标。玄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依托大数据平台,会为每一个学生绘制专属于他的“发展路径图”,内容涉及选科分班、艺体特长、高职单招、综评录取等方面。借助AI精准算法,玄高关注临界生的薄弱学科,用数据为临界生寻找“破冰点”,制定 “高三临界生推进工作手册”,并通过导师个性化专辅,做到 “贴身盯人”:课堂盯提问,自习盯答疑,作业盯面批,练习盯过关。用教师“爱心指数”提升学生、家长“幸福指数”。
在管理模式和办学方式中,玄高从小处着眼,聚焦更贴生的学习,坚持三年一贯的学法指导;从细处着手,聚焦更高效的管理,对蹲点班级坚持每周至少“一次听课,一次巡视班级,一次和任课老师交流,一次和学生交流”。在推动教学质量攀升方面,玄高抓实研讨,通过研课标、做真题、编资料的方式,积极应对新高考;夯实备课,领导下沉到各个备课组,全程参与备课;落实课堂,进一步践行玄武区“新三学”的理念,巩固落实学校“三主四步”课堂教学范式,力争教学输出的有效、高效。
最值得一提的是,玄武高级中学一直致力于“给学生一段幸福而有意义的高中生活”,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之一,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关爱自己、悦纳自己。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及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排球协会副主席学校、江苏省学生体协排球协会主席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机器人社、攀岩社、书道社、心理社等30多个社团。机器人社每年参加国内外各项比赛取得骄人成绩,2021获得“南京市优秀社团”称号,在FIRST队员优先入学计划面试中,玄高FTC 6949战队有四名队员脱颖而出,被美国和澳大利利亚的重点大学录取,并获得奖学金。除此之外学校还有攀岩社、书法社、动漫社、街舞社、摄影社……每年的元旦迎新、社团巡礼给师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每年各年级也会组织各种年级特色活动:高一师生走城墙,踏踏实实为高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二师生环湖行,感受水的灵动,学习动静结合,灵活巧学;高三师生元旦登紫金山,期望在毕业时登上人生的一个高峰,在高考前夕一起包饺子,寓意“弯弯顺”。各种各类活动学生活动适性而开、百花齐放。
填报支招
今年学校招生计划是570人,华国琴副校长建议南京市中考排位在26000名以内的同学可以大胆填报,出于对平行志愿的考虑,26000-27000的同学也可以冲一冲。玄高海中班招收4个班,编班要求是玄高录取分数线上10分左右,中考成绩排位在22000名以内;玄高志远班招收3-4个班级,编班要求是玄高录取分数线上5分左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贺东婷
导播:戎毅晔 熊越 罗暤 吕志
拍摄:罗暤 朱信智 于房浩 高一鑫 庄建剑 张华玮 朱思琪
主播:周欣 刘梦琦
视觉:范林珍
校对: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