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笑声在爸爸的肩头“开出花”!南京江北新实教师志愿者每周六进社区领读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6-19 16:23:08

6月16日,南京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领读志愿者李颖老师牺牲周末的休息时间,走进龙山社区带领小朋友们阅读绘本,制作手工,现场互动氛围异常热烈。

据悉,为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南京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砺新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联合龙山社区开展了每周一期的“一米课堂  从这里爱上阅读”系列绘本阅读活动。本次活动是第二十二期活动。

本期领读志愿者李颖是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她告诉记者,她带领孩子们阅读了《爸爸原来很爱我》绘本。之所以选择这个绘本,主要是因为相对于母爱,父爱就显得很含蓄又严肃,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来自妈妈的呵护和陪伴,往往忽略了爸爸的付出和关爱。但在孩子的成长中,无言的父爱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另外,爸爸担负着承担一个家庭的责任,也存在因为繁忙的工作而忽略了参与孩子成长。“所以这次的公益阅读,我们通过亲子共读,现场互动,模仿爸爸以及在爸爸的肩头成长这些环节,来让孩子们切实地感受到来自爸爸的爱。”

李颖说,印象比较深的是现场互动中,个别孩子因为至今还没有感受过在爸爸的肩头看风景的时刻而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爸爸们也在现场的互动中弥补了这个遗憾,孩子们的笑声在爸爸的肩头上开出了最美的花。

最后李老师设计了亲子互动做手工,给爸爸们颁发一枚爱的奖章,孩子们将对爸爸的爱都放在了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地制作中,爸爸们耐心地欣赏着认真的孩子,偶尔用大手握住孩子的小手,这样的画面温馨又有力量。

李颖老师告诉记者:“活动结束后,我七岁的女儿仰着头,用稚嫩的声音和我说,以后爸爸出差回来她要多给爸爸一些拥抱,而且每天至少要说一遍我爱爸爸。还要感谢妈妈,因为是妈妈的这一堂课教会了我要更爱爸爸。那一刻我觉得无言的父爱已悄悄地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为什么将公益课程称为“一米课堂”?记者了解到,“一米课堂”的名字由来有着深刻的内涵。首先是指志愿者们将公益讲读和家庭教育指导送到社区,距离居民的生活比较近;其次,活动面向的群体是三到六岁的小朋友,他们的身高多在1米左右,希望能站在他们的视角去看生活,看教育,看成长,牵着他们小小的手,带着他们慢慢成长。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徐雪晶表示,2023年6月开始,每周六,南京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的志愿者老师们都会走进社区,以“一米课堂”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社区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每期课程,志愿者老师精心准备,用心设计,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段精彩的分享,一场场有趣的互动,带领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走进书香世界,体验阅读的快乐。活动开展以来,也受到了社区家长和孩子的积极响应和高度好评。“一米课堂”活动不仅激发了儿童阅读的热情,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加强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通讯员 张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