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档案·兰台拾遗”应用正式上线,南京市档案馆率先在国内开展非遗档案数据资产转化试点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6-07 22:28:56

扬子晚报网6月7日讯(记者 金雨希 通讯员 徐光平 吕永明)南京云锦和南京金箔,这两个家喻户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在云上“安家”了。

在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6月7日,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大数据集团联合举办的“金陵档案·兰台拾遗”应用上线暨非遗档案数字化开发试点工作发布活动召开。这是率先在国内开展非遗档案数据资产转化开发的有益探索,发挥档案在数字经济创新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广大市民及非遗文化爱好者可以登陆“我的南京”APP,搜索“金陵档案”即可进入应用系统。此次上线的“金陵档案——兰台拾遗”模块涵盖了非遗档案鉴赏、非遗云展览、非遗档案线索征集等内容,将线上开放档案,与档案分类展示、档案详情查询相结合,有效解决了群众查档利用困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性差等问题。在该模块内,用户可以快捷方便地查看云锦、金箔的档案史料、口述史采访、实物意匠稿图等,并展示了近年来南京市馆开发的非遗档案图书、展览、视频等编研成果。为了更好地展示以人口户籍卡为主的一批内容翔实的民国名人档案,应用中的“珍档拾萃”模块以目录的形式清晰展现了南京近代教育档案、南京城墙档案等多本书籍内容,打造南京档案便民服务和文化宣传新平台。

“我们建成南京云锦、南京金箔两大类非遗档案专题数据库,仅云锦档案数据库就收存了7000余件文书档案、清末至当代的264幅云锦实物和956幅意匠稿目录数据。”南京市档案馆副馆长潘莺在介绍非遗档案数字化开发转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特色亮点时强调,除了实施非遗档案抢救性保护工程,同时创新模式探索档案数据授权运营。“按照‘分类授权、多方协同、管运分离、生态共建'原则,淡化数据所有权,强调数据使用权,以促进数据使用权流通为核心目标,将馆藏132幅云锦实物、意匠稿档案数据使用权授权市大数据集团试点运营。”

南京大数据集团党委委员朱一飞表示,未来,将基于丰富馆藏非遗档案资源,不断拓宽“金陵档案”的应用服务功能,充分利用“我的南京”APP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非遗档案数据资源依法开放共享和开发流通,将档案文化与数字技术结合,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