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1+3”产业体系 共赴“淮安空港之约” ——淮安空港产业园持续增长内生动力 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4-04-29 09:40:27

       前言:从一片郊野之地起步,书写壮阔的创新发展文章;在一张白纸上擘画蓝图,用汗水浇灌一座产业新城。近年来,淮安空港产业园“走在前、开新局”,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为引导和推动淮安空港产业园健康有序发展,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淮安空港和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的联动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均将其作为重点工作部署推进。淮安市编制《淮安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淮安市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及空间规划》《淮安航空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淮安空港产业园空间布局规划》等“1+3”规划体系,在促进现代空港产业发展、深化对外开放、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久久为功 明确“1+3”产业体系路线图奋力跑

       走进淮安空港产业园,昔日满目荒芜的待开发土地早已经是现代化厂房耸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银白色高铁风驰电掣,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一架架飞机昂首直插蓝天。

       淮安空港产业园在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工作导向,坚持“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工作追求,坚持“园区创品牌、产业创特色、工作创一流、目标争先进”的“三创一争”精神引领,始终围绕综合物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食品健康为支撑的“1+3产业”体系,推进空港的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不沿边、不靠海,走向世界靠蓝天。作为苏北腹地淮安的“空中门户”,空港产业园寄托着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对苏北的厚望,是淮安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着力打造的临空经济区,将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更优解’。”市枢纽办主任、空港产业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赵正洪说。他认为,临空经济区是民航业和区域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战略载体,只有瞄准临空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契机,充实完善洽谈、签约、开工、竣工和投产达效项目库,压茬推进、滚动开发,梯次推动项目落实,持续增长内生动力,才能跑出淮安空港产业园建设“加速度”。

       近年来,园区项目签约数量、体量、质态不断提高,开发以来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5个,累计投资额达到80亿元,15个项目通过市亿元重点项目开工考核,13个项目通过市考竣工验收,培植工业列统企业18家。2023年,园区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6336”工程,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个,开工3个,竣工3个,净增工业列统企业6户。医药研发生产、机场三期改扩建、高端智能家具生产、软磁材料元器件、医疗机械设备智能制造等项目顺利签约;睿辉机械、医药研发、智能家具生产等项目顺利通过市考开工;比优特化妆品包装、盛源通金属制品、药优达医药冷链仓储等项目通过市考竣工验收,联东一期项目竣工有序推进。

海纳百川“服务”为空港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蓄势待发谋跨越,又踏层峰望眼开。空港产业园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生命线”来抓,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区域评估+告知承诺”、文堪前置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构建创新创业良好生态,让企业在空港切实感受到宜居宜业活力。

      “从设想、选择、评估到设计、施工到竣工,回看这一路,空港办高效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精神和宜居宜业的营商环境让我们非常感动。”药优达医药冷链仓储项目负责人点赞空港产业园营商环境。

       空港办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链条,形成了经济服务网格化、项目帮办专班化、问题化解精准化、督察检查常态化的工作体系,努力打造企业落户放心、项目建设顺心、生产经营安心、人在淮安舒心、不让客商烦心的幸福美丽新空港。在项目建设中,聚焦减环节、压时限、提速度,形成项目开工责任表,园区党组每周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每两周召开专题过堂会推进每一项流程,围绕开工前公司注册、项目核准、红线规划到土地挂牌摘牌、施工许可等22项手续办理过程中的问题,精准定位,逐条解决。在企业帮办过程中,全面细致做好网格服务,党组坚持每周了解项目进展,每月邀请企业负责人参加园区会议,每年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积极了解和解决企业诉求,所有企业、项目均明确专人一对一精准联系帮扶并形成工作任务清单和项目推进表。要求帮办人做到谈政策信手拈来、讲流程轻车熟路。2023年帮办的企业中,3家企业获得市高企入库,1个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2个企业获批国家级高企,同时新引进4个科技型项目,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9户。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业的需求就是努力方向。”这是空港办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心声,靶向锚定营商环境优化建设关键环节,全力服务企业和创业者在空港创新创业。

       万米高空之上,从淮安涟水飞往各地的航线越织越密,在壮丽的航迹之下,空港产业园正加快创新步伐,发挥航空枢纽优势,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持续聚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不断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在“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的广阔天地展翅翱翔。

满园春色全链条生态体系构建空港高质量发展

       枢纽汇聚科创要素,开放构筑创新生态。站在以“综合交通枢纽、对外开放门户、临空产业高地、幸福美丽家园”为总定位的新起点上,淮安空港产业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加大投入,在强化国土空间管控、深化污染防治、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宜居环境等方面抓实抓细,精耕细作,多点开花。

     “生态”是空港立园之本,“活力”是空港兴园之要。近年来,淮安空港产业园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20多亿元,形成了“四纵八横”的基础路网,雨污管网、水电气配套全面完善,建成了海关、国检、边防、企业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园、总部经济园、综合物流园、航空制造园等平台设施,初步形成了综合配套、居住、工业、物流和综合保税五大功能区域,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不断提升。

       在民生事业方面,园区累计完成房屋征收1800余户,征地5000余亩,建成金港花苑安置小 区21万平方米,安置群众1000余户,新建成的7万㎡的空港人家小区,即将交付安置,18万㎡的航空家园项目将启动建设。空港不断完善群众生活配套设施,建成了健身公园、文化中心、空港书屋等惠民设施,引进了总投资5亿元的12年一贯制现代化学校。园区持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了多项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增道路隔离带、红绿灯等设施,重要道口增加了花草绿化,园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加强。

       同时园区努力化解用地瓶颈,向上争取用地指标1000余亩,挖掘增减挂钩指标480亩,着力解决20余个项目遗留的证照办理事宜,推动园区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转变。近期,空港招商形势持续向好,客商考察络绎不绝,目前正在洽谈的航空客舱系统、装备制造、生物医美、医药智能仓储、预制菜及冷链物流等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都在有效推进。

众志成城在增强空港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

     “总部经济楼”与“电子商务园”交相呼应,成为空港产业园一张靓丽的名片;空港秀林里各种植被星罗棋布,树木与花卉的香气四溢;503省道宛如翠绿的玉带,缓缓地穿行在绿色步道的中间……

       自开发以来,空港人在市委市政府和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面对特殊的区位以及用地和资金等要素瓶颈,克服跨区作业、路途遥远、配套不全等现实困难,坚持党建引领,铸就“红色引擎”,“党建+园区”“党建+产业”模式不断巩固提升。园区上下拧成一股绳,迎难而上、不论先干,持续以园区“五讲五走”“三创一争”精神为引领,大兴调查研究、务实实干、比学赶超之风,将党的建设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同频共振,在增进民生福祉、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堡垒作用,构建党建引领、产业集聚、人民群众幸福安居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苏北物流金三角”构想越发明晰,航空货运枢纽规划蓝图正逐步转化为现实模样。

       近年来,园区获批了“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省级特色园区”等荣誉。由于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突出成效,主要领导荣获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先进个人和年度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2024年,淮安空港产业园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淮安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以“综合交通枢纽、对外开放门户、临空产业高地、幸福美丽家园”为发展定位,着力推进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和民生发展等重点工作,奋力打造枢纽之城、开放之城、产业之城、幸福之城,为淮安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的空港贡献。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逐梦人的时代,更是实干家的时代。读懂淮安空港产业园的发展履历,盘点那些既成过往的汗水与努力,总会在心中激起豪情万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勇担使命的淮安空港人致力于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深耕每一寸光阴,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以一等站位、一等举措、一等服务,用心、用情、用力,不待扬鞭自奋蹄。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作为淮安经开区最年轻的园区,空港人以发展促开放,以开放带发展的脚步一刻都没有停歇。让世界链接起来,让财富流动起来,汇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跑出“空港加速度”,他们一直在路上……

刘东   彭威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