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一座城市的缩影。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无疑常州众多城市名片中很闪亮的那一张。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这条千年小巷几乎天天上演着人从众模式。木香花进入尾声,迎来充满生机的爬山虎瀑布,街区每个拐角皆是美景,网红打卡点更是层出不穷。
恰逢周日,游客中有不少孩子,他们大声读着指示牌上江南名士们的名字,可以说,每一个到青果巷的人,都会惊叹于它的名士辈出。
青果巷,在常州老城厢古运河旁。关于它的形成,可追溯到隋代。它最早是大运河旁的一条驿道,因往来船舶云集、沿岸开设各类果品店铺,旧称“千果巷”。
“群星闪耀”,用来形容青果巷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这条小巷先后孕育出百余名进士和一大批名士大家——抗倭英雄唐荆川,“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语言学家赵元任,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周有光,革命先驱瞿秋白,“七君子”之一史良,民族工业开创者刘国钧 …… 遍及文学、哲学、政治、艺术、教育、科学、实业等各个领域。作为常州文脉之地,青果巷写就了千年的繁华与荣光,被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
从唐荆川纪念馆说起吧,1529年,名门唐氏家族少主人唐顺之(号荆川)会试名列榜首。其后数十年,这位江南才俊领军文坛,首倡“唐宋八大家”;御敌海外,率兵大破倭寇。在青果巷,唐氏府邸渐渐扩为“唐氏八宅”,并取“蟾宫折桂”之意,在其中一院栽下八棵桂花树,名之“八桂堂”。而因景仰荆川才学,越来越多乡绅布衣、贤才高士追随而来,在此安家落户,青果巷的磁场效应和摇篮校园愈来愈强,竟至科第不断、名士辈出。
唐荆川纪念馆斜对面,便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的故居。周有光曾在自述文章里写下:“青果巷有意思,瞿秋白、赵元任、我都住在青果巷,我们三个人都搞文字改革……”
瞿秋白,出生于青果巷八桂堂。儿时,在幽幽桂香中,母亲教他识字、诵诗,为他播下了追求真善美的种子。赵元任故居位于巷内16弄15—22号。他从这里走向远方,又在晚年携一腔思念归来……还有更多名人的故事在巷中相传。
青果巷一期工程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该公司正高级建筑师高琛告诉记者,初次接触青果巷项目时,她也很吃惊这样的“巧合”,这条巷子的街坊邻居可都太厉害了,而且还扎堆,但仔细梳理发现,常州文脉昌盛是其根,文人择邻而居是其源。
巷内以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分布有名宅故居、祠庙殿宇、桥坊碑石、林泉轩榭、古井码头、戏楼剧场、学堂校舍。
挖掘历史,讲述“常州故事”,高琛介绍说,青果巷历史街区的更新提升,首先要做的是历史遗存的保留,充分挖掘历史,将青果巷的这段城市记忆更多地展现出来,同时还要活化利用,将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2012年,青果巷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到2019年4月街区部分开放,再到2022年9月全面开街,堪称“十年磨一巷”。
按照“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思路,大量古建群落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去病健体”,青果巷文化记忆馆、周有光图书馆、唐荆川纪念馆等展馆组成的“名士博物馆群落”展露新颜……
焕然一新的青果巷,建筑为壳、文脉为核,让人们“看得见历史、望得见名士、触得到文脉”,而且还依托青果巷的红色文化资源,提炼出“红色青果”党建品牌,打造了“红色青果”党建文化示范街。
而对年轻人来说,青果巷还是活力四射的休闲街区,这里业态丰富,有数量众多的咖啡馆,也有特色美食,文化消费场景不重样,几乎一步一景,巷内国潮汹涌,巷尾还有国风实景演出,处处都是拍照打卡的年轻人。
从北方特地过来打卡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很喜欢青果巷,这里有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还有点缀在粉墙黛瓦上的绚丽花朵和探出头来的绿植,更有“河襟南北,街贯西东”的街巷形制和“古巷通幽,人家枕河”的江南神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