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好一场“游园惊梦”,活在古镇住在文物里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4-21 19:52:17

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事关中华文脉的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于4月19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启动,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4月20日,记者来到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姑苏区32号街坊,体验并记录江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

新中式打开“游园惊梦”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画卷仿佛活了:偷闲一刻喝杯茶,苏州评弹声声慢;乘游船穿桥观景,驻足古戏台前赏传统戏曲;穿汉服拿团扇,随处出片,将色彩缤纷的仿真花簪在盘好的头发上,花朵串成环状,簪花围也成为苏州平江路上一道新风景。

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呈现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与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刻城市平面图——南宋石刻《平江图》碑基本一致。

步入街区的“荷言旗袍”店中,不少爱美女士在选购时下火热的“新中式”服饰穿搭。创始人周立言告诉记者,今年新中式服饰,包括旗袍、马甲、马面裙等单品的销量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让大家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和服饰融入生活的美好。

“我们可以说是从平江路走出去的苏州品牌,目前门店遍布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但2013年开的这家门店至今是很多人心头的白月光和必打卡胜地。姑苏城的文化意蕴给予了我们设计师无数的灵感,也让文化活起来成为一种具象的可能。平江路赋予品牌的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以及被世界定义为苏州印象的可能性。平江路是一个梦境,我们在这里开店,是让全世界的人“游园惊梦”。

“活的古镇”共享文旅红利

苏州同里古镇中,有一座著名江南古典园林退思园。1982年3月,退思园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同苏州沧浪亭、狮子林、艺园、耦园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名单。

整个退思园“春、夏、秋、冬、琴、棋、书、画”四季四艺俱有,真是步移景换,处处可观。步入退思园,园主取名退思正是源于《左传》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表达了主人解甲归田后,反思人生静思己过,寻求生命真谛。

退思园出口处的门楣上有一方砖雕,上面题有“留人”二字。无论是游览古镇的外来客,还是眷恋故居的原住民,在守护古建筑、传承老技艺的过程中,同里古镇的文化也留住人,惠及百姓。

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说,同里镇目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4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7处,是吴江区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古镇。“政府安排保护资金之外,吴江区也在积极探索引进专业机构,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与传承。”

保护好,更要让文物“活起来”。丽则女学旧址的活化利用;在陈去病故居开辟名人生平展览,在古建筑开民宿、咖啡馆、茶室;姑苏区道前街32号街坊,江苏按察使署旧址里体验数字皮影戏、昆曲AI换脸拍照、数字“琴棋书画”…… “活着的古镇”融合传统与现代,文物承载了居民的集体记忆,也烟火气十足地带来文旅融合红利。

记者了解到,枕河而居,同里镇目前有常住居民3000多户,实现了景区和社区的融合。周春华说,“吴江区有些古建筑可以开民宿,原住民既能欣赏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环境,又能享受到旅游产业开发的红利。”

据苏州市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张进军介绍,近年来,同里充分尊重居民需求,利用“智慧同里”工程,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支撑,提升了古镇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好地留住了古镇的烟火气息,让这幅江南水乡生活图景更加灵动鲜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摄影范俊彦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