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建一座乡镇文学馆
2024-04-19 14:04:38

2023年4月,我赴京参访中国现代文学馆。归途中,即动念要建一个乡镇文学馆。

我的家乡是座古镇,有着1800余年的历史。悠悠运河水,两岸稻花香,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熠熠生辉的篇章。本镇也是代有才人出,不少作者和他们的作品,曾名动一时,随着岁月的流逝,刊登他们作品的图书与文学杂志,或隐于街市,或散在民间。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深知在基层,依旧有写作者在为心中的梦想日复一日地努力,乡镇文学馆的建立,或许会成为江南大地上的灯塔,可照亮我们谋生以外的人生。

经过多方奔走,主政者愿意提供近三百平方米的场地,但文学馆本身,需要我这出主意的人自筹自建。

为了节省开支,我自己设计,采购材料;为尽快完工,我整天在现场,是督工,也是帮工。吃了整整三个月快餐,荒了数月的家事。一身的尘与土,活脱脱成了一名民工。

苦和累,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因为心中有执念:要把文学馆弄成可以传承百年的地标,让后生晚辈知道吕城这片热土上,曾经活跃过怎样一批以读书写作为乐趣的人,让他们知道,人需要有一点精神生活,就像鸟儿不只是觅食,还要在大地上自由欢唱。

因为要求高,造文学馆的预算也随之水涨船高。我的存款和工资,母亲逝世后的抚恤金,全用上了,就这样,还欠着材料款、工钱,最后又不得不办了一点商业贷款。

妻子有怨言,我却无悔。都说心想事成,心想之事哪有容易成功的?

多年来支持我的几位乡贤朋友,忙里偷闲来现场,出点子,提建议;文友们也不时过来参与,这让我感到了暖意和力量。

文学馆初具雏形,软装进场,一批批布展物件陆续进场。作为一名光杆司令,我半哄劝半指挥着,既要与供应商搞好关系,又要逐一查验,确保质量过得硬。最紧张的时候,我就带着一张行军床,在文学馆的装修现场和衣而卧。

文学馆得以草成。紧张的心情和疲惫的身体一下子松弛下来,我回家放满热水,在浴缸中足足浸泡了一个多小时——洗去数月的身心疲惫。

紧接着,又要开始收集代表性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这活儿也不轻松。古诗文,从典章史志中检索,虽费事,尚易得;现当代的作者,有的住所偏僻,有的年老痴盲,有的迁居异乡。我不得不多方联络,四处奔波,登门拜访。历经数月,才得以竣事。

有位学界长者,知我在文学馆建设过程中的曲折艰辛,眼中有泪,他抚慰、鼓励我说:“文学馆颇具规模,弟有功。”

惭愧于老先生这样夸奖我,但同时,我的确也感到欣慰——终于做成了一件让心灵有所归依的事。

作者:庞云初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