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截屏
近日,“金宝贝”早教机构频繁闭店一事引发大量关注,有多位家长表示,出现了“第三方”进行线上及线下的沟通协调工作。
这些第三方群体,被称为“职业闭店人”。解散员工,重新组建客服团队,降低消费者预期,诱导接受不公平方案,是职业闭店人的重要工作内容。他们通过变更法定代表人等专业手段,帮助老板免于大额债务的同时,还能轻松逃避法律追责。
有职业闭店人表示,从更换法定代表人到闭店,一家门店服务收费约12万元。还有职业闭店人表示,他们的收费根据公司债务的比例计算,一般为债务总额的5%左右。(据《证券时报》)
近年来,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行业的门店易主现象愈发频繁。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种被称为“职业闭店人”的群体逐渐浮现,他们的行为给消费者、商家以及整个市场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门店易主环节监管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职业闭店人”乘虚而入。
△背债中介在朋友圈征集信用较好的“小白”来背债
“职业闭店人”是指那些专门接手经营困难的门店,通过一系列操作在短时间内大量吸纳消费者预付款项,随后突然关闭店面,消失无踪的人。他们利用商业活动中的监管漏洞,以转让、易主为幌子,实则进行恶意欺诈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职业闭店人”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消费者是这一行为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往往因为信任新店主而预付大量款项,期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或商品。然而,当“职业闭店人”卷款逃跑后,消费者不仅无法获得已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还可能面临维权无门、损失惨重的困境。此外,这种行为也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诚信经营的企业因为“职业闭店人”的恶意行为而受到负面影响,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度降低,整个营商环境受到破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强化对门店易主环节的监管力度。首先,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应严格审查门店转让过程,确保新店主的资质合法、信誉良好。对于存在不良记录或涉嫌欺诈行为的个人或企业,应限制其参与门店转让活动。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向公众公开门店变更信息,让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消费选择。
其次,对于预付卡等预付费模式,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设置合理的预付款上限,规定严格的资金托管和使用规则,防止经营者携款潜逃。同时,建立消费者预付款保护机制,确保在门店易主或经营者跑路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此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也是必要的。对于“职业闭店人”的恶意欺诈行为,应依法严惩,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实行黑名单制度,将违法者列入失信名单,让其在市场中寸步难行。
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外,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也至关重要。媒体和社区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谨慎对待预付式消费。同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的普及,让消费者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防止“职业闭店人”乘虚而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商家、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强化执法力度、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等措施,我们可以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评论员 张忠
校对 盛媛媛
